当前位置:首页 > 院校

985硕士, 曾月入3万, 如今连外卖都送不下去, 只能靠兼职贴补生活

他是四川大学哲学系的硕士毕业生,曾经在《看天下》《中国新闻周刊》以及《南方周末》等知名新闻媒体工作过,这样出色的履历着实令人艳羡。

后来转到互联网行业,最高拿过3万块钱的工资,甚至创过业当上了老板,但2022年年底,人们却在大街上看到了穿着外卖服装的陈涛。

从985硕士毕业生到外卖小哥,身份发生了令人意外的转变,陈涛到底经历了什么呢?

陈涛,1985年出生在四川省成都市,母亲是一个农民,父亲虽然是一名国企工人,但拿到工资少的可怜,勉强维持着一家人的生活。

出生在这样一个底层家庭,陈涛从小就知道自己唯一的出路就是好好学习,考上好的大学,改变家庭的命运。

陈涛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从小他就很认真学习,努力听讲,初中的时候就常常考学校的第一,学业上从来没让父母操过心。

名列前茅的他很早就把清华、北大作为自己的考学目标,但农村教育太落后了,他也慢慢认清了自己以现在这种教学背景是怎样也考不上清华北大这两所高校的现实。

但陈涛是有一股子说得好听点是果敢,说的难听点是“不安分”的因子在,也许这也是他“起伏不定”的一生最好的解释。

陈涛高中的时候当上了语文课代表,但是在一次期末考试中他用诗歌的形式写了作文,我们都知道作文要求就是诗歌体裁以外的,这可把老师气坏了,直接告诉陈涛以后再写诗歌,就直接给零蛋。

但老师的话他还是没有放在心上,或者说他不甘心,他还是决定赌一把,在高考的时候还是以诗歌的形式交了作文。

这一次,命运的天平转向了陈涛,他的作文获得了高分,这个高分也让陈涛顺利进入了四川大学哲学系。

再后来,在命运的关键时刻,陈涛依然像高考时一样“赌”,只不过这次命运再也没有垂青他。

上了大学的陈涛在学业上也并没有松懈,成绩依然保持优异,在2011年获得了四川大学哲学系的硕士学位,并顺利从学校毕业。

高学历人才在就业中更有优势。在别人都在努力考研考编,拼搏奋斗的时候,985硕士毕业的陈涛一毕业后就有了直接入编地方日报的机会。

但他正是少年意气时候,像许多年轻人一样,格外渴望外出闯荡自己的事业,不甘心做一眼望到头的工作,思考再三还是选择放弃。

随后陈涛进入了新闻行业,做了将近6年,这6年可以说是他生命中为数不多的高光时刻。

陈涛先在《看天下》做了半年的文娱记者,年底通过《中国新闻周刊》的试稿后,又在那做了4年的文化作者。

这4年里,陈涛参与了很多重大事件和人物的采访,这极大地锻炼了他的采访能力和编辑水平,逐渐在业界中变得小有名气。

在积累了一定的业务水平后,陈涛去应聘了《南方周末》资深记者一职。

《南方周末》是国内一流的官方纸媒,是大多数新闻媒体从业者梦寐以求的地方,竞争压力可想而知,但陈涛还是一下子应聘上了。

《南方周末》发布的优质文章都是经过层层筛选的,它有着严格的评审制度,撰稿人的KPI考核,陈涛作为《南方周末》的资深记者,打磨出好的稿子是他必须做好的事情。

但很可惜的是陈涛最终没能通过考核,他最长一次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打磨一篇稿件,但还是没有写出符合质量的文章,多重压力下,陈涛遗憾离开了《南方周末》。

离开《南方周末》后,陈涛和很多媒体人一样,转行进入吃香的公关行业,进入水滴筹负责互助板块业务的公众号运营,具体工作是策划栏目,访谈用户,撰写文章。

在水滴筹工作的这段时间,可以说是陈涛最幸福的时刻。

有之前的新闻记者经验功底打底,他采访、写文章都很得心应手。

领导也赏识陈涛的才华,非常认可他的专业性,从不干涉他的想法,选题、写稿都随着他来。

这极大地调动了陈涛的积极性,他整天都在研究如何策划选题、怎么写好稿子,却没注意到公司的业务已经发生了巨大动荡。

2019年年底,因为互助业务长期入不敷出,公司决定关停业务网站,整个负责这个版块的员工被辞退,陈涛也没有幸免。

离开后,陈涛又辗转来到罗永浩的“交个朋友”公司写公关稿,一个月薪酬接近三万,工资高,但却是别人无法想象的累。

他投入心血写的稿子,却经常被打回,达到甲方满意的程度,期间至少需要修改30-40次。

修改打磨稿件倒是其次,最令陈涛感到痛苦的是,他想保持稿件的纯粹性、真实性,但现实中却不得不迫于甲方的压力写一些违心的公关稿。

陈涛在写与不写之间反复横跳,内心也在不断地纠结和挣扎。

在这样的精神内耗中,陈涛越来越讨厌写公关稿,最终抵不住精神压力,离开了“交个朋友”公司。

走出罗永浩公司的那一刻,陈涛放下了压抑已久的心理负担,正值疫情肆虐时期,他还是毅然决然辞掉了月薪3万的工作,就好像当年用诗歌写作文一样坚定,只不过这次他赌输了。

陈涛谋求新的出路,和朋友一起创办了一家以内容服务为主的公关型公司,起初还能拿到每月5000的工资,但仅仅2年时间,公司就关门倒闭了。

彼时的陈涛也没想到,接下来等待他的却是命运的急转直下。

回顾这些年辗转多方的工作经历,陈涛明白了父母口中“一份稳定的工作”的重要性,在外闯荡发展的野心和抱负直至他创业失败后戛然而止。

陈涛开始在求职网站投放简历,希望找一份稳定的工作,给自己多年来的北漂生活一个好的结局。

他本以为自己作为985硕士毕业生是很容易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抱着希望发出了一份又一份的简历。

但现在这个年代,高学历不再是优势。

随着时间从陈涛每日的等待中溜走,投出的上千份简历却几乎都没有回复,这让他越来越感到焦虑不安,不仅每天查看邮箱通知信息,甚至怀疑自己投出了信息错误的简历,精神曾经一度崩溃,破罐子破摔,贸然应聘了2000元薪酬的新媒体实习生甚至道士,讽刺的是这两个在陈涛眼中是底线的工作,都没给他回复。

在等待面试通知的半年里,陈涛除了投简历找工作,其余时间都是靠兼职过活,给别人写公关稿、上网课等,但这些兼职工作不是常有,薪资也比较低,久而久之入不敷出,他的兜里仅剩100元了,维持日常生活都比较艰难。

在2022年年底,陈涛偶然看到北京外卖员紧缺,当时外卖处于旺季,那时候外卖单子比较多而且薪酬也比较高。

他曾经计算过,如果一天跑满8小时,一个月能有1万多元的收入,也相当于工作时候一个月的薪酬了。

但他也需要足够的时间投入自己的写作爱好,所以一般只跑5个小时,从晚上10点到凌晨两三点,但这样的收入也足够他度过经济危机,没考虑这份工作能做多久他就直接入行了。

刚开始进入外卖这个行业,陈涛是有些失落的,他认为自己是985硕士毕业应该拥有更好的发展,更璀璨的人生,如今却在做一些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

虽然失落,但陈涛并不介意外卖员的身份,每天都积极送外卖,在休息时也能坦然地跟其他小哥谈起以前的职业。

送外卖的时候,陈涛直面过命运的玩笑,带给他巨大的冲击。

在元旦节那天,陈涛和往常一样接单送外卖,其中一个单子送到别墅区,别墅区住着的大多是年轻人,外卖送到后,客户给了他一瓶可乐和一封20块钱的红包,还送上了节日祝福。

他还沉浸在感动中没回过神来,下一单就来到一个破旧的老小区,见到了一位老太太大半夜在那里翻垃圾桶,他于心不忍,把客户给的红包里面的20块给了那位老奶奶。

这样的转场不断冲击着陈涛的认知,也直观感受到人与人在阶层之间不可跨越的鸿沟。

即使难以接受,但陈涛无奈也无力改变,把全部的心神放在自己的生活,继续东奔西跑地送外卖。

送外卖对他来说不是一件难堪的事情,在送外卖的过程中,他也体会到了自己的价值。

之前在工作中陈涛经常被否定,受到言语打击,但送外卖却能经常听到别人说“谢谢你”这三个字,对于陈涛来说,别人的感激是对他的认可。

陈涛觉得跑外卖令人感到开心的不仅是有人认可,还拥有了一个健康的身体。

他在跑外卖的时候身体状况好转,献血的各项指标都达标了,还献出了400cc的血,要知道前几年上班或创业的时候,他的献血指标因为没有达标而无法献血。

在陈涛渐渐融入了外卖行业,生活安稳下来了,但这个行业的变化也随之而来。

酒仙桥全季酒店旁有一个电柜,陈涛每次开工前都会在这里换好电池,保证电瓶车满电状态。而电柜电池的使用情况,可以反映外卖行业处在淡季还是旺季。

有一段时间,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外卖行业,陈涛发现电柜里的电池常常被借走,没有剩余,有时等上很久才有电池更换,而转到下年3月时,电柜的电池越剩越多,陈涛意识到外卖的淡季来临。

这个时候客户订单都是拼手速抢了,有些外卖小哥甚至会“开挂抢单”,但陈涛的手机不支持这个功能,很难抢到单,只能抢一些别人拣些“垃圾单”。

有一些别墅区的保密性和安全性比较强,跑起来特别麻烦,基本上都不允许外卖员骑行进入,大多都是需要外卖员徒步送到门口或者让保安送上楼。还有一些老小区没有电梯,要爬上六楼、七楼送外卖,都被外卖员称为“垃圾单”。

陈涛试过几次送餐去小区,最麻烦的地方是找门。大部分小区都有高墙和围栏,有的小区只能从一个固定的门进出。有的小区内也建起了围墙,根本无法随意穿梭在各个楼层。有时找到门后还要应客户要求送上楼,运气不好时会碰上电梯维修,备用电梯也坏了的情况。

后来外卖单子越来越少,连这种“垃圾单”都被抢光了,外卖生意越来越难做了,在北京街头经常看见一些小哥在路边打盹、等单,而陈涛已经打算离开这个行业,另谋出路了,毕竟淡季赚的钱比较少,而租房一个月租金2000,租借电瓶车一个月也要700块,经济上已经快要承担不下去了。

3月底,陈涛在望京车行退了车,决定离开外卖行业。

如今陈涛早已被生活磨掉了锐气,但他也并没有放弃,依旧为自己的事业努力着。

年近40,考上过985,事业上也曾经辉煌过,如今连外卖都送不下去,现在只能做些兼职贴补生活费,陈涛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未来又该如何走下去?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