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就业

如何看待现在高校青年教师早逝现象越发频繁出现?

十年前,青年教师廉思对自身的境遇感同身受,用口述史+生活志的方法,做了一项面对高校青年教师的研究。虽然当时已经有人将这群人称之为“青椒”,但廉思在研究里还是为高校青年教师取了另外一个名字,工蜂。

说来很有意思,工蜂是一个蜂群里最基础的部分,也是生产力最强的部分

这个在蜂巢蜜蜂中占比超过85%的群体,几乎承担了95%以上的杂活。比如负责采蜜、酿蜜供给其他成员,比如替蜂王照顾卵和幼虫,比如打扫卫生、扩建蜂巢。

与之相似的是,高校青年教师,同样是在高校里最有生产力的一批人群

当然,随之而来的,同样是科研压力、职称晋升、学术成果、教学评估、行政事务等等随之而来的杂活。

我之前在高校任教的同学,几乎无一例外,在入职的前几年不仅要承担科研任务,同时像基础教学任务,一些必须开但又没人愿意去教的课程就要顶上去。

比如每年教学评估、各种评价,就需要准备大量资料。比如学校隔三差五的会议,也需要年轻老师参加。还有院系的一些事务等等,同时还要承担着照顾学生的一部分责任。相比来说,这些很多已经算是跟教学无关的事务了。

即便是与之最相关的科研课题和成果,也非常之难。大部分科研课题的申报,往往是一个漫长之路。而成果的展现,尤其是高级别论文的见刊,又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期间,年轻老师们还要面对赚钱养家、娶妻生子的任务。在十年前,北京很多高校的新入职老师,甚至租不起房子。后来一些学校提供了租房补贴之后,情况才略有好转。

而当一个青椒逐渐成长为有资源的教授,甚至是学阀,这往往要经过一辈子的努力。

青年教师早逝,说白了也是压力的一种体现。很多人虽然认为高校像是职场的一片净土,但其实高校的情况也很糟糕。

学阀们对于青椒的PUA力度,更是我们所难以想象。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