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田间课堂”奏响劳动教育之歌

黄梅县第三小学蔡山校区劳动课上,劳动教师教学黄梅挑花,一针一线间传承着民间技艺的古朴典雅;县第八小学老师带领孩子们来到田间地头寻芥菜,用芥菜煮鸡蛋、蒸菜粑,菜粑好吃意更深;县汤用彤学校停前校区开辟茶园,学生边采茶边学作文,别有一番滋味……

黄梅县各中小学以劳动教育为突破口,引导学生从课堂走向校外,让学生进行“真实劳动”。

编好劳动课程教育“总乐谱”

“把准备好的大米放进电饭锅内胆中,再加水,水和米的比例是1:1最为合适;开关跳至保温后让米饭多焖5分钟,这样蒸的米饭吃起来口感更好,而且不容易粘锅……”2022年寒假,黄梅八角亭中学推出劳动教育视频演示课程,教孩子们蒸煮米饭。

课程是实现育人目标的载体。县教育局以《黄梅县中小学劳动实践项目指南》为蓝本,组织编写《各年级劳动教育指导手册》作为教师指导用书,编写《劳动教育伴我成长》作为学生实践手册。各学校将劳动课纳入学科课程管理体系,系统编写贴近生活实际、操作性强的劳动教育教材。

县第一小学负责人说:“我校第一批劳动教育课程从饮食文化入手,以图片、视频、故事等形式展示黄梅鱼面、黄梅锤肉汤、黄梅菜粑等传统美食的文化背景及制作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动手欲望。”

在停前中学劳动教育基地,每个班都有“责任田”,学生们在这里种油菜、芝麻、四季葱等,并亲切地称之为“开心农场”。

从太空种子培育开始,县第七小学将科技教育和创新教育整合在劳动课程之中;独山镇的红薯资源丰富,挖红薯、炸苕果、晒苕饼,往日的农活儿被当地学校老师们用文字编进劳动教育教材;还有苦竹的岳家拳、大河红十五军旧址的红色资源、黄梅镇的黄梅戏……有教材、有课时、有评价,实现了科技创新进课堂、地方民俗进课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课堂、红色文化进课堂、地方课程进课堂。

挥好劳动教育评价“指挥棒”

备年货、大扫除、贴春联、做年夜饭、剪纸贴窗花……春节年味浓,孩子们忙得不亦乐乎。小池滨江新区第二小学以“虎年春节”为主题布置特色劳动作业,得到学生家长一致认可。

家庭劳动教育怎么做?黄梅县把日常家务劳动分为生活自理、家庭服务、社会服务三个板块,从小学到高中分类提出劳动项目建议,让每个孩子每学期掌握1-2门生活技能,形成劳动习惯。“家庭劳动开展后,孩子越来越懂事,下厨做了两道我喜欢的菜,好感动!”小池滨江新区第二小学学生家长情不自禁地在朋友圈晒幸福。

开展劳动教育的目的不在“劳动”本身,而是育人。为实现这一目标,黄梅县正不断完善评价机制,推进评价机制改革——

从课程建设看劳动教育。构建以《劳动教育课程标准2022》为指导的多维课程体系,统筹省编教材及地方《劳动教育伴我成长》1-6年级和学校、营地、基地等课程。

以发展的眼光看劳动教育。建立动态评价机制,持续跟进家庭劳动的过程、时间和结果,并按年度计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和反馈改进功能。

用真实的结果看劳动教育。家庭劳动教育成果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指标,不再一味地追求分数,真正让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中解放出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弹好劳动实践体验“协奏曲”

在向日葵营地,小池滨江新区第三小学学生体验现代农业种植技术;在绣娘田园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县滨河中学学生参观茶叶加工中心、茶艺示范区,感受茶文化;在吴祥村红十五军诞生地,县滨河中学大河校区学生重走长征路、尝红军饭……

黄梅作为国家级劳动教育实验区,确立“突出县域特色,分片分区挖掘资源”的基本思路,积极整合劳动教育、综合实践、研学旅行活动,因地制宜打造“一校一特色,一地一品牌”,高标准建设校外“劳动教育+研学基地”,保障各种劳动实践资源共建共享。

绣娘田园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荣获我省第一批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向日葵研学实践营地、东山问梅村,被认定为省级研学旅行营地、基地。独山镇东观村民风淳朴,是我市文明新村的典范,县教育局将在此遴选36户农户,构建“微学堂”,倡导学生寒暑假来此,在农户家“同吃、同住、同劳动”。

“营地+基地+农户”,课程有特色、安全有保障、服务有质量,正激发师生劳动热情和创新能量。

奏好劳动教育融合“最强音”

劳动教育的核心价值是以“劳”促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该县中小学纷纷创新开展“劳动+X”项目,让学生体验劳动新形态,不断推动活动与课程相渗透、劳动与智慧共生长——

劳动+学科作业。县实验中学龙感湖校区各班成立生物兴趣小组,由生物老师指导学生探究大豆种子的萌发过程,在学科作业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

劳动+地方文化。“劳动+黄梅挑花”“劳动+黄梅戏”“劳动+红色文化”“劳动+禅茶”,在劳动与地方文化的结合中,同学们不仅掌握了劳动技能,也激发了劳动热情。

劳动+农耕文化。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县八角亭中学学生在学校组织下体验插秧,水田里泛起点点新绿,孩子们成就感满满。

劳动+创意科技。县第一小学濯港校区推出陶缸彩绘,县实验中学苦竹校区劳动课开设3D打印,县第七小学独山校区打造“一棵树苗的成长之旅”……劳动教育与数字化紧密结合,学生在动脑动手中培养创新精神。

实践出真知,劳动最光荣。该县教育系统将坚持立德树人,落实“五育”并举,以建设国家级劳动教育实验区为契机,让劳动教育成为黄梅教育品牌建设的新引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