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肖焕
为什么做梦时总梦到解不开数学题?为什么都毕业了还梦到整晚做数学题?有人会对数学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恐惧,这种恐惧不仅在上数学课、参加数学考试时存在,日常生活中还会回避与数学相关的事物。这种对数学的不安、害怕、烦躁、恐惧、忧虑、担心,被称为“数学焦虑”。
有网友在知乎上生动分享了他的“数学焦虑”:“我从小学开始数学就没及格过,也努力了但就是学不会。但是我的父亲一直坚信大器晚成,所以一直坚定地给我补课。直到连续补了两年之后,数学成绩不升反降的时候,他终于放弃了。虽说我数学成绩不好,但好在其他学科还不错。于是乎我就像是一只打不死的小强,经历了重重困难,还是读了一个大学。我以为与数学的缘分到此结束了。谁曾想,还要上数学,且难度很大。直接导致做梦都梦到在做数学题,并且还有剧情,梦到我被追杀,在最后关头追杀的人听说我是一个数学白痴,设置了一道4位除法,我怎么都算不出来,然后半夜三点难醒了!并且再也没睡着!”
数学焦虑的概念可以追溯到1957年,当时心理学家首次对大学生进行了“数字焦虑”测试。上世纪70年代,美国教育家希拉·托比亚斯在大学任职时,开设了一家诊所,面谈了数百名大学生,发现女生极力避免选修数学或其他需要数学知识的专业课,为此希拉写了一本书,名为《克服数学焦虑》。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曾有一项研究,参与者为全球范围内51万名平均年龄为15岁的青少年,其中三分之一的人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出现过明显的无助感。数据还表明,不管在一个国家内学生间,还是跨国学生中,数学焦虑与数学成绩存在负相关关系,有更高数学焦虑水平的学生具有较低的数学表现。假如说,在处理数学问题的时候,你经常感到“不安或忧虑”,做题时会出现“颤抖的手”“紧张的笑声”,甚至出现坐立不安、易被激怒、肌肉紧张或酸痛、睡眠障碍等状况,那你可能也有数学焦虑。数学焦虑并不等同于计算障碍,后者是一种学习障碍,它更关注的是一个人理解基本数字概念的能力而不是负面情绪。
为什么会出现数学焦虑呢?事实上,这种焦虑不像字面上那样只与数学相关,而是跟性别、社会文化、家长老师的教育方式、个体的自我认知都有关系。有研究发现,父母的数学焦虑会“传染”给儿童。另外,教师本身的数学焦虑和性别等因素也会影响学生。
回忆一下,你是否时常听到这些声音:“不喜欢数学很正常,文科生一般数学都比较差”“女生数学不好很正常,数学是男生的强项”……这些文科与性别上的刻板印象,以及授课教师、家长的教育理念等,都会影响到学习者的认知,甚至导致自我贬损的出现。处理数学焦虑前,先分辨下这是父母的焦虑、老师的焦虑、社会的焦虑,还是你自己的焦虑?好消息是,有一些经过验证的方法可以改变个体与数学的关系。这些步骤不会轻易地让你进入更高水平的数学课,或者让你成为一个数学天才,但它们可以增强自信,让人在任何情况下做数学都更可行,压力更小,甚至可能更有趣。其中一些方法确实需要坐下来做一些数学运算,但许多方法不需要,这是因为数学焦虑并不仅仅源于数学:它源于我们对数学的看法,源于父母和老师告诉我们的,以及关于数学是什么、数学是为谁而学的文化刻板印象。
与人文学科不同,数学通常被视为一门你要么对要么错的学科。斯坦福大学有一门免费在线课程“如何学习数学”,其中有个思维方式的练习,它要求你在脑子里做18×5,每个人都会以略微不同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专家建议,即使能很快地解决这个问题,也要尝试用慢得多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慢慢地做,这将帮助你摆脱正确或错误的心态,开始享受数学过程。
克服数学焦虑并不意味着数学永远不会很难,也不意味着你会在一夜之间成为数学天才。更重要的是你如何看待你的数学经历。就像公开演讲一样。有许多优秀的公众演讲者在上台之前,或者在对人群演讲之前,仍然会感到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