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石头和干脆面哪个更强? 女老师反霸凌教育引争议, 网友: 引导暴力

一位女老师用一种特别的方法,教导学生如何应对校园霸凌。她拿着一包干脆面和一块石头,让学生亲身体验两者的区别,告诉他们要像石头一样坚强,不要像干脆面一样软弱。这一幕被拍成视频,上传到网络,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来源:椒点视频)

学生被同桌欺负,家长无奈求助老师

这位女老师是某小学的语文老师,她的班上有一位学生,经常被同桌欺负。同桌不仅用脚踩他,还借他的橡皮不还。受欺负的学生很害怕,不敢反抗,也不敢告诉老师,只能回家向妈妈诉苦。

妈妈也不想麻烦老师,只能忍气吞声。但是同桌越来越过分,妈妈实在忍无可忍,给老师打电话,希望能换个同桌。

老师放弃批评,改用实验演示

老师听了妈妈的电话,心里很生气,想要为受欺负的学生出头。但是她又想,这样只能解决一时之急,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心态和行为。她决定用一种更有教育意义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学会反击。

第二天早上,老师拿着一包干脆面和一块石头,走进教室。学生们都很好奇,不知道老师要干什么。

老师先把昨天的事情简单地说了一遍,没有点名,只是说有一个同学被同桌欺负,让大家都注意一下,不要做这样的事情。

然后,老师拿起干脆面,让大家看看,问他们,干脆面是什么样的?学生们回答,干脆面是脆的,好吃的,容易碎的。

老师又让一个学生上来,用力捏干脆面,果然,干脆面很快就被捏成了碎屑,掉在地上。老师问学生,你们觉得,干脆面被捏碎了,它会怎么样?学生们回答,干脆面会很难过,很疼,很可怜。

接着,老师拿起石头,让大家看看,问他们,石头是什么样的?学生们回答,石头是硬的,沉的,不好吃的,不容易碎的。

老师又让一个学生上来,用拳头砸石头,试试能不能把它砸碎。学生用了很大的力气,但是石头一点都没动,反而学生的手很疼,红了起来。老师问学生,你们觉得,石头被砸了,它会怎么样?

学生们回答,石头不会有什么感觉,它不会疼,也不会可怜。

老师的教育理念引发网友热议

老师看着学生们的反应,说:“你们看,干脆面和石头的区别就在这里。干脆面很容易被捏碎,就像一些人,很容易被别人欺负,不敢反抗,只能忍受。石头很难被砸碎,就像另一些人,很坚强,不怕别人攻击,敢于反击,能够保护自己。

老师希望你们都能像石头一样,不要像干脆面一样。如果有人对你不好,你要勇敢地站起来,给他一个教训,让他知道你不是好欺负的。

这样,他以后就不敢再欺负你了。你们明白了吗?”学生们纷纷点头,表示明白了。

老师的这一课,被一个学生用手机录下来,上传到了网络。很快,这个视频就在各大平台上热传,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

有的网友赞扬老师的教育理念,认为这是一种很有效的反霸凌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也能够预防和减少校园暴力的发生。

有的网友则质疑老师的教育方法,认为这是一种暴力的倡导,会让学生变得好斗和冲动,也会加剧校园的对立和冲突。

霸凌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和对策

老师的这一课,虽然引起了很多争议,但也反映了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那就是校园霸凌。校园霸凌是指在学校中,一些学生利用自己的身体、心理、经济等优势,对其他学生进行持续的、有意的、恶意的伤害,包括打骂、嘲笑、排斥、威胁、敲诈等行为。

根据《中国青少年校园霸凌现状调查报告》,我国中小学生中,有近四成的学生曾经遭受过校园霸凌,其中,有8.6%的学生经常被霸凌,有5.7%的学生经常霸凌别人。校园霸凌不仅对受害者造成了严重的身心伤害,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成长,也对施暴者和旁观者造成了不良的影响,破坏了校园的和谐和秩序。

那么,校园霸凌是怎么产生的呢?

根据社会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的《社会认知学习理论》,人类的行为是通过观察、模仿和学习他人的行为而形成的。

也就是说,学生的霸凌行为,很可能是受到了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的影响,模仿了他们看到的或经历的暴力行为。

例如,有的学生可能在家里受到了父母的打骂或冷落,或者在学校受到了老师的批评或同学的欺负,或者在社会上看到了电视、网络、游戏等媒体中的暴力场景,从而形成了一种暴力的心理和行为模式,认为暴力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或者是一种获得关注和满足的方式。

另一方面,有的学生可能出于好奇、刺激、同伴压力等原因,参与了霸凌行为,或者作为旁观者,对霸凌行为视而不见,或者甚至为之欢呼,从而助长了霸凌者的气焰,加剧了受害者的痛苦。

那么,校园霸凌又该如何解决呢?

根据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人类的行为是由自己的目的和意义所驱动的。

也就是说,学生的霸凌行为,很可能是出于一种错误的目的和意义,比如想要获得别人的尊重、认可、关爱等,或者想要逃避自己的不安、无助、自卑等。

因此,要想根本地解决校园霸凌,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增强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自我价值感。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树立自己的目标和理想,提高自己的自信和自尊,不要因为别人的评价或比较而自我否定或自我膨胀。

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都应该被尊重和爱护,也都应该尊重和爱护别人。

增强学生的社会技能和社会责任感。

教会学生如何与他人沟通和合作,如何处理冲突和分歧,如何表达和倾听,如何理解和同情,如何赞美和感谢,如何道歉和原谅,如何给予和接受帮助。

让学生明白,自己是社会的一员,自己的行为会影响他人,也会影响自己,自己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也应该为他人的幸福贡献力量。

增强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

教育学生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善的,什么是恶的,什么是允许的,什么是禁止的,什么是应该的,什么是不应该的。

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行为要符合社会的规范和法律的规定,自己的行为要有道德的底线和法律的界限,自己的行为要受到社会的监督和法律的制裁。

让学生明白,霸凌是一种不道德的,也是一种违法的行为,不仅会伤害他人,也会伤害自己,不仅会遭到社会的谴责,也会受到法律的惩罚。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