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晚,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给当地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部分学生学习生活受到直接影响。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尽快帮助受灾学生纾困解难,近日,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紧急印发《关于切实做好地震受灾学生资助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各校有效落实临时困难补助政策,对受灾家庭学生给予帮扶救助,保障其基本学习生活需求。(12月24日《光明日报》)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紧急下发的这份关于地震灾区学生资助工作的紧急通知,来得非常及时,也非常必要。积石山县曾是甘肃省58个集中连片特困县和23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尽管2019年实现了整县脱贫摘帽,但该县仍属于欠发达地区。由于此次地震破坏性强,再加上眼下恰逢一年中最为严寒的“数九”时节,不少家庭势必会受到很大影响。
全国各地高校应声而动,纷纷响应国家号召,在第一时间摸排学生家庭受灾情况,开通临时困难补助专项通道。以江苏省为例,据江苏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消息,截至21日17时,江苏共有152所高校发布应急资助相关工作通知,精准摸排甘肃籍、青海籍相关灾区学生38412人,摸排出受灾学生626人,已发放临时困难补助55.1986万元。
这些措施,犹如寒冬里的一股暖流,体现高校“一切以学生为本”的人性化关怀,这不仅可以舒缓来自灾区的学生们的紧张情绪,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让他们渡过物质难关,极大地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也能增强莘莘学子的凝聚力和认同感,给大学形象增彩加分。
事实上,高校的这些做法,并非特殊时期的“自选动作”,而是有着制度依据的“规定动作”。早在2007年5月,国务院就发布了《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为资助遇到家庭经济困难状况的学生提供了制度性依据。2021年10月,财政部联合三部门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对“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家庭的学生予以关注,根据学生资助有关规定和实际情况及时纳入资助保障范围。我国各地高校对此次地震灾区学生的资助行动,体现出国家对资助困难学生的制度性保障,是这一人性化制度安排的一次精准落地。
在落实国家制度性安排时,应当时刻着眼于学生的利益和诉求。应多采用“润物细无声”的方法,最大限度地保障个人隐私,让学生有尊严地接受资助。比如,东南大学采用信息填报收集形式保障学生隐私,确保第一时间准确摸排,并及时了解学生心理状况,为其配套提供学校各食堂餐券。在确定学生具体受灾情况后,该校启用信息化系统,匹配其家庭经济困难情况,精准给予不同金额资助。
灾害无情,人间有爱。越是在重大灾情面前,越需要及时精准地传递人间大爱、制度善意。只要我们众志成城,同舟共济,一定能走过寒冬,迎来阳光明媚的春天。
文|吴睿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