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走一步再走一步

杨一兰(13岁)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初一年级(17)班

我常思考一个问题:为何我每天都在认真、努力地学习着,成绩还是不够达到心中的那个目标?

这困挠了我太久太久,直到读完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主人公在岩石上望着遥远的地面,就好似我站在95分的对面望洋兴叹。我感觉自己奋斗了两个多月,可成绩总是起起伏伏,没有什么显著的效果。这让我的心疲倦了,扑空的滋味使它就要无力继续挣扎,去追那颗遥不可及的星星。好在这时,我拾起了尘封多周的期中考试试卷,仔细分析了一遍。这是一个多么重要的举动!从此,我对自己的学习和问题有了新一高度的认识。

我惊讶地发现,不论是数学还是语文,我的错误大多来源于基础思维逻辑的不严谨。许多时候,我的大脑里没有“因为”“所以”的链条,一个“我认为”主导了一切。比如,我认为图中的三角形是由“1+2+3+4”的点排列的,而实际却是“1+2+2+4”;我认为“温馨的风景线”就是指盲人接老舍回家,而原文明确写了还有“为老舍点亮一盏灯”。这相当于左腿迈了一步,右腿还没有迈,就已经单脚蹦了出去,结果重重摔在地上。我不能妄想两三步就抵达终点,而是更应该专注于脚下的岩石,慢慢地、稳稳地走一步,再走一步,最终到达目的地。思考是需要强有力的支撑的,而我连题都不认真审、图都不仔细看、原文都不从头到尾一字一句地读完,拿什么为它提供一步一步走下去的依据?

还有,我的阅读几乎每小题都会扣一分。虽然只有一分,但却暴露了我的思维不够完整、深入。如果只是迈出一小步,而没有“再走一步”,是很难完美地完成一件事的。很多时候,我的思维只要再高一步,就能够答全这道题了。这使我产生了另一个经验:要有最后往高处蹦的能力,站在更全面、更细致的角度看待问题。

如今,我带着对自己问题的思考来到了新起点。望着前方遥远、曲折的路,我仍忐忑,不确定自己能否更好地面对大大小小的困难。也许我会为烧脑的数学附加题流泪,也许我会为低级的错别字懊悔,也许我会为没记准的单词伤心……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就这样迈出一小步,再一小步,我相信总有一天会有属于我的辉煌,披在身上。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