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前在县城读中学,经常去小超市买东西,一来二去和老板娘混熟了,得知她竟是本科毕业!当时蛮惊讶,一个本科生,怎么混到了这个地步?
我不知道她到底经历了什么。但20多年后,我的的确确成了她,甚至还不如她——我连开一家超市的本钱都没有!
《乡村爱情》剧照
我是2003年参加高考的,读了本省的二本院校,非师范类英语专业。最近几年看张雪峰才明白,这个专业和报考到底有多坑。当年想考公务员专业受限,我一直以为是运气不好,却原来一切在报志愿时就注定了。只能说年少无知吧。
大学时还意气风发,虽说不是喜欢的专业,但可以通过考研换专业啊。换的是法律专业,当时心劲儿高,报了中国政法大学。那时的想法是要么读好学校,要么就上班赚钱。努力了2年,最终差了2分。也没什么可失落的,或许报考时就有这个打算吧。
家人让考教师编,发现需要教师资格证。于是先拿到了证书,然后通过了县里的招教笔试,结果面试时被刷下来了。
后来就厌倦了考试,不管谁再劝,都坚决不肯考了。如果说还有想考的,就是考研。不过那时家里经济压力大,想着先赚些钱,至少攒够几年学费再说……这一推,就再也没有尝试过。
《追光的日子》剧照
我先后做过2份工作,1份做了2年,1份做了10年,都在郑州。第一份工作相当于文员,独自一人坐办公室,处理些网上咨询。
工作很清闲,业余时间开始写文章。说来写作是我一直的爱好,读书时写文总觉得不务正业,毕业后可以做喜欢的事儿了。也开始研究投稿,那时是纸媒天下,没想到很快发表了。
最初是报纸,后来主要投杂志,《佛山文艺》、《文苑》、《意林》之类的都上过稿。稿费是有些,不过想靠这个生活还是太难了。我那时的志向是做编辑,有作品才更好入门。
后来还真做了编辑,不过不是新闻或出版行业,而是网络编辑,也就是我的第二份工作。这份工作很合我意,与书店有关,与编辑有关,我将它真正当事业来做。那是一段很快乐的时光。
那时候,郑州有很多城中村。我住过的地方有小铺村、庙李、瓦屋李、柿园、南流村等,每个月的房租从100多到300左右不等。
房租不高,所以,即使工资不高,年轻人的压力也没特别大。在生活之外,可以给梦想留那么一点儿余地。
《去有风的地方》剧照
我结婚很早,毕业2年就结婚了。我家在河南农村,我老公家在河北农村,分别在两地按各自的习俗办了婚礼。我当时请假好像是一周,就是工作期间顺便结个婚的感觉。
婚后6年,我没感觉到男女不平等之类的。那时可以说是一心扑在工作上,文章也不写了。说来,工作总是让人有成就感。
《82年生的金智英》剧照
30岁的时候生了娃,一切好像就是从那时开始不一样的。虽然有婆婆帮衬,养娃要轻松很多,但我时常还是觉得不平衡。为什么家务和育儿永远是我操心的多,而老公却总是心安理得地早出晚归或者蹲厕所?除了心理上的不平衡,还有实实在在的压力。
首先是买房。那时城中村大部分拆了。带着儿子和婆婆一起生活,我们需要有个安定的住处。向亲友们借债付了首付,然后开启房奴生涯,每月要还约4000元的房贷。
然后是工作。35岁那年,我裸辞了。怎么说呢?人到中年,就像是做了一场很长很长的梦,然后突然醒了,发现自己什么都没有,除了一堆外债和房贷。
《82年生的金智英》剧照
向上或求稳的通道都关闭了,考研意义不大,考公年龄超了。去看招聘网站,大多岗位要求年龄35岁以下。博士生送外卖会上热搜,但像我这样的普通二本生去送外卖,实在不是什么稀罕事儿,我们的确是不容易被关注的一群人。更何况,我不会骑车,所以连外卖也送不了。
我不具备做全职妈妈的经济条件,也没钱投资做生意。想起多年前那个开超市的老板娘,突然也觉得羡慕了。原来人到中年就是这样,所有的热情都被消磨掉了,只想平静地生活下去,顺顺利利将30年房贷还清。
我最迷茫的时候,妈妈建议我写作,我其实心里没有一点儿底。我当年认识的编辑都失去了联系,而且杂志稿费周期长,对像我这样没积蓄的人来说不适合。
不过,我还是想试试看。毕竟,如果非要谈梦想的话,我这辈子唯一想做的就是写字了。
我给了自己两个月的时间尝试,结果还算顺利。我接了一本书稿,也和几个公众号有了长期合作,这让我看到了希望。我不是物质要求特别高的人,能勉强养家就心满意足了。
《82年生的金智英》剧照
如今的我已经做了3年多的自由撰稿人。忽然发现,好像当前阶段才是我最好的状态。我不再为中年危机焦虑,不再纠结学历或职业问题,不必处理人际关系,可以按自己的节奏安排工作和生活。
我依然讨厌家务,也会和老公争吵,但这些都不是那么重要。儿子上小学了,我可以每天接送他,听他讲讲学校的故事。我不会成为“虎妈”,因为我觉得孩子有个爱好很重要,可能比成绩更重要。
梦想这个事儿很虚,但如果没有,人生真的会迷茫或无趣吧?至少对我这样普普通通的二本学生来说,的确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