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和法国的高考作文一向以思辨思维(即批判性思维)为命题中心,考查认识自我的文化智慧,其中思辨自我是常考主题。
思辨作文始于上海高考,近几年全国高考命题与之接轨,日益成为命题者的共识,而思辨自我又成为常考主题。
语文必须肩负文化责任,培养学生认识自我的文化智慧,高考作文终于回归文化考查,是令人欣喜的。
从2023全国高考作文看,认识自我是几套命题的主题,而思辨自我是中心。
高考不仅在思维品质的考查上注重批判性思维,更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和世界观建构。前几年考查的家国情怀心系天下的责任以及创新精神,其实都高度关注学生的现实问题,反映学生家国情怀的丢失,创新精神的缺失等重大思想问题。
一线教师往往读不懂高考作文命题的意图,根本不知道是针对学生现实问题的,因为作文命题总是从正面切入,看似并不触及现实问题。
这里简要分析2023全国高考作文命题,发现今年的命题趋势,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复习。
新课标II卷:青少年自己的空间
材料关键信息:“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有时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空间,放松,沉淀,成长。”
命题从关注国家大问题转变为关注自我“小问题”,自我成为认知对象。“自己的空间”显然针对在高强度的刷题教育中,自我独立空间丧失,进而丢失独立的头脑和思想,被群体裹挟而去的大问题。
反思发现,从独立空间失去到独立思想丢失到独立自我丢失,被统一的应试教育同化为分数的牺牲品,丧失个性,所以教育才培养不出尖端人才。
深刻立意在于,开辟独立的空间,获得“放松”的自由,“沉淀”独立的思想,唤醒生命,觉悟生命真谛,并把新的认知化为行动,实现“成长”进步的目的。
“自己的空间”看似为探索自我生命开辟一片天地,坚守个性自我,其实暗含思辨作文的主题。人们都认定,班级群体行为是学习的高效方式,全班一同上课练题阅读等营造良好的氛围,从而提高效率,用风尚带领个体前进。
思辨智慧发现,当个体的所有行为都被群体裹挟,自我思想也会被裹挟而去。
从阅卷场反馈的信息却令人痛心,多少作文压根就没有现实针对性,既没有写出独处的意义,又没有反映现实问题,认识自我的能力极低下。
全国甲卷:人·技术·时间
这是显性的思辨自我的作文。材料简单:“人们因技术发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时间,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时间的仆人。”
“掌控时间”与“时间的仆人”是一对矛盾概念,形成典型的思辨空间。在对立的理念间寻求思辨的妥协,产生智慧的思想。
本来二者各有人生,却因为“技术发展”冲突在一块儿。技术进步的趋势在高效地使用时间,可受技术摆布后,人们恰恰沦为时间的仆人。怎么解决这一矛盾呢?显然需要做人处事的智慧。
作文的针对性何在?仍是中学生的问题!
在精细化管理的中学里,时间被分解得非常细密,细到多少分钟上课、课间休息等,甚至吃饭就寝多少分钟都严格规定。学生被铃声驱赶,丧失独立行动的空间,是不是沦为时间的仆人呢?
可是,又不能因此挣脱时间的束缚,自由妄为,二者如何妥协的思辨论点就必须产生。
比如,可提炼这样的论点:唯有追求理想者,才能做时间的主人。
由此可知,两道作文命题都关注中学生丢失自我的核心问题,一个失去独立空间,一个失去独立时间,深刻反映刷题教育的问题。
由此预测,今年的作文尽管还没有命题,但命题方向很清晰:关注中学生的大问题,考查思辨自我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