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到那些厉害的人来说他们不知道怎么教,纯粹是靠直觉。
考试有题感,语文英语有语感,画画和音乐体育也有节奏感。
总之,说久了大家就觉得这东西是一个玄学。
甚至还有不明所以的人跳出来说,自己虽然做得不好,但是自己会教啊!
这个观点大错特错。
学得好,不一定会教。
学不好,一定不会教。
说说为什么。
首先知道,学得好的人分两种,一类就真的天赋异禀,这种人不会教很正常。
因为大脑构造不一样,人家理解的东西比你深刻得太多了,或者比你浅显太多了。
什么意思?
深刻的,就是他的理解能力极其强大,能迅速领略并融会贯通形成体系。
浅显的,就是他的直觉太准了,同样是0基础同样是闭眼打靶子人家就是随手打靶心,你不得不服。
这两类不会教。
然后就是学不好的为啥一定不会教?
这也是关键所在。
一个后天形成的好的感觉,一定是对正确事物的重复训练得来。
第一是正确,第二是重复。
我之前说的记忆方法也说过,背一个东西最好用的两种,一种一眼过,一种大量死记硬背。
这两种看似天差地别,其实原理一样。
建立起你对正确答案的一个熟悉感,这个时候即便你没有刻意思考,你也会莫名觉得某个东西是对的。
为什么是对的?
因为你对正确的重复大于对错误的重复,因此你的直觉叫正确直觉。
而题感也是如此。
为什么说大多数考试都要题海战术,都要刷题,因为考试的时间是很紧张的,不可能一题给你几个小时甚至几天去钻研悟道,那么你就需要靠你正确的直觉去找到方向。
而不是到了考场上再逮着一道题细细分析。
说白了,你要知道学知识和考试是两码事。
学知识是为了懂,而考试是为了证明你懂得透彻。
透彻是什么意思?
学习三重境界和那个看山水一个道理。
刚开始你不懂,啥都不会,这时老师上课讲解知识,你一来学知识二来学分析题目的方法。
这个方法不是让你去考场上用的,是为了让你做作业的时候刷题用的。
作业量大是一件非常好的事,因为考试成绩就是和作业量正相关。
你所学习的知识需要通过你的大量重复来不断拉开与错误答案的差距,越拉越大。
直到你在考试的时候真正能把分析的步骤一再简化甚至是做到即使你不去分析题目想说我该用什么方法去做的时候,你的成绩才会好。
否则你就会出现一种状况,你总是觉得你自己发挥失常。
为啥失常?
你觉得这些考的都是你学过的东西,但是这些方法怎么到了考场上就想不起来呢?
想不起来不怪你,因为方法太多了,如果你真的要有一个思维,你不是说我这道题用这个方法就行。
这时大脑怎么工作的?
你每做一道题,为了知道是什么方法,首先你要把所有相关的方法回忆一遍,然后一遍遍套下去。
这时你可能回忆到了这个方法你似乎学过,由于你没有重复使用,所以你又得开始回忆老师上课是怎么讲的。
如果你真的这么做了,你会发现自己发挥是不失常了,但是你没时间做的题可能会更多。
可能你做这么二十题一场考试结束了。
并且你的大脑也会更累。
所以其实我很怕两件事,一个是这个方法很小众,考得少,一个是粗心。
因为这两件事,都是需要极其高的成本。
比如小众的,为了解决这么一两题,我需要给我大脑加上很多的负担;而我一场考试粗心可能错个四五题,但我如果说不想丢这些粗心的分,我每道题都得细细检查一遍,那么我的时间更加不允许,说不定八道题都没时间做。
要解决这件事,怎么办?
平时就训练。
不管是对于正确答题方式的重复练习,还是说粗心都要。
但对于粗心是有两种方式的。
一种是你可以提前就细心做题,另一种就是做题时不需要细心,之后再检查,但总的来说,我认为这两种方法其实作用都很小。
一来是错误率是一定存在不可避免的,没有人能够说我在时间紧张的情况下还能保证我熟练的知识有着百分百的正确率,这是第一种方法。
二来是你在检查的时候很多情况下带着思维惯性,因此很难检查出自己的错误。即便是你为了尽可能减少这种思维惯性的影响,而选择全部做完再检查一边,那么你又会需要重新读题,增加时间成本,这是第二种方法。
而写作、音乐和画画也是一样。
你需要通过欣赏大量的能够被称之为经典和美的作品来训练自己的感觉,让你在自己出现的问题的时候能够敏锐地察觉到自己不对劲的地方。
因此,归根到底不管是想要专精一项技能,还是想要提分,想要减少粗心的影响,你都需要通过大量重复正确的知识来养成习惯来训练你的直觉,从而提高你的做题效率,节省出更多时间来重新检验自己。
艰苦奋斗,训练直觉的路上唯有大量重复。
须知狮子搏兔,亦尽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