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和西方之间的差异,其实这个问题我刚听说的时候也不是很相信的,因为在我读书的那个年代,中国数学就已经很出名了,只要是中国数学队出手参加国际奥数比赛的时候基本上都可以秒杀其他国家的,其中有一次取得第二名的不好成绩,第一名虽然是美国选手,但也是美籍华人,也就是说第一和第二之争实际上是中国人自己之间的争斗,但中国教育培养出来这么多奥数型选手,可是在顶尖科学家方面却是少的可怜,这又到底是为什么呢?
东西方教育之间的差距
实际上出现这种反差的原因还是在于中国和西方之间的教育差距,因为中国和西方教育之间培养出来的人才其实是不同的,也就说双方之间对于人才模式的培养是不同的,中国人要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全方位的人才,就是俗称的“全才”。中国教育对于学生的要求是很高的,要求学生未来成才之后必须是各个反面都擅长的全才,也就是俗称的全面发展。
以中国的医学作为最好的例子去讲解的话,本来世界医学模式的培养都应该是越来越精细化的,过去古代中医都是全才,只要是生病了都会去找老中医看病,而经过发展之后分为了“内外妇儿”四大学科,西方医学的细化这是比中国更加,从内科之中都能分类出来许多,脑壳痛就去脑病科,心脏不舒服就去心内科,肚子不舒服就去脾胃科,这些细化就是西方培养人才的模式,因为西方教育学家知道其实一个人没有那么多精力去学习那么多东西的,只有将各个学科细化之后,才能做到专门人才专门培养。
而专门人才专门培养之后的好处就是每个人的精力可以极大程度之上的集中,西方教育出来的学生知道自己未来是要去做什么的,知道自己的行业主要是学习那些东西,而整个中学甚至大学阶段其实都只需要花费少量的时间学习基础知识,基础知识只需要掌握使用的基础部分就行了,没有必要去深入研究,深入研究那是这方面专业人才的事情,专业的事情专业的人去做这才是合理的。
所以我们看到西方教育之中的学生和老师都非常的快乐,他们拥有大量的时间去做自己的事情,也拥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自己的未来人生到底去做什么,这样人的兴趣爱好可以在活动之中培养,见识也会不断的增加,而最后在做自己专业事情的时候,学习的东西就会相对的集中,不用去学习那些自己用不到的东西,这样就不会浪费时间精力和金钱,这样就业也就会实现的很快,而每个人只是专攻一个方面的话,所做出来的成就也自然就会大很多,甚至是成为这个方面的杰出科学家。
中国教育的想法
上面说完西方教育的特点之后,大家其实就是已经清楚了西方教育为什么可以出来那么多的科学家,而中国教育和西方最大的不同,就是中国人对于培养人才的愿望真的太过于宏大了,不得不说我们教育模式的初衷是很好的,希望培养出来的中国学生将来成才之后每一个人都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全能型人才,可是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检验好像并没有很多这样人才的出现,相反中国人这样的教育成为了一种巨大的负担,那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我们中国的教育在很早的时候对于人才的定义就要求很高,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底蕴对于人才的要求还真的不是一般的高,自古以来能够成为人才的都是“德才兼备”的,就是要求这个人既要在某一个方面的才华特别突出,有要求某一个人在品德上面很完美,如果这个人才华能力突出,但品德却不行,那就不足以成为人才,也不会得到国家的重用,这已经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之中总结的经验,也是对人才评价最为基础的标准了。
但就是这样最为基础的标准放到同时代的西方社会都已经是超级高的标准了,可新中国成立之后对于学生成才的培养就是要比这个标准还要高三个等级,具体那三个等级分别是叫做“体育”、“美术”、“劳动”。从哪个时候开始无论是文科学生还是理科学生,实际上都是按照这个标准模式去培养的,这个标准已经超过古代最高标准了,不仅要求你德才兼备,还要求你体育能力好,劳动能力强,亲近人民群众,最后还要求你精通美术等艺术领域,想法当然是很好的,可是按照我们的培养真的能够实现吗?
其实几十年的教育证明这样的模式很好,但培养出来这样的人才却是很好,在过去的时候可能还会有一些人成为这样的发展全能型人才,但现在中国学生的压力越来越大,要求学习的东西越来越大,导致压力越来越大,最后不得不成为了一个疲于应付的考试机器,所以中国学生在国际奥数竞赛之中的能力很强,几乎是绝对的优势,但真正让中国学生动手操作专业知识的时候就傻眼了,如果你让他背出理论他能够倒背如流,但你让他按照理论结合实践的去操作的话,那他可能会手忙脚乱,而外国学生则在这个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因为他们从小就是这样培养一路动手操作过来的。
结语
东西方之间的教育模式都有很大的不同,中国的标准比西方高很多,但却没有从实际出发,反而是造成了不好的结果,所以我们的教材难度很大,考试能力很高,高分人才很多,但真正到了实际动手创造的时候却往往不如西方,西方不注重这方面的应付,而是从每一个学生的选择出发,专门的研发专业型人才,每个人做好自己小领域的事情,最后大家结合起来就是相当强大的创造力,科技也在这个过程之中得以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