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期间实际上是对一个人心态的最大考验。这段时间内,人们可能会经历各种情绪波动,从巅峰到低谷,都需要学会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无论是暂时的成功还是短暂的失败,都不应该让自己沉湎于绝望之中。
因为无论成败,生活都将继续前行。考研的失败与成功只是人生道路选择的一部分而已。然而,也存在一种特殊情况,即有些考生在初试中表现出色,但在考研复试中却出现了不尽人意的结果。
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他们没有正确调整心态,在复试过程中过于紧张。另外,有些考研院校的复试安排非常紧凑,给学生的复习时间有限。此外,复试的考察范围通常更广,需要掌握全新的知识和内容,这也增加了考生的压力。
让我们来看一个案例。这是一个关于一位优秀的考研女生的故事。她在初试中的分数比其他人高出了二三十分,表现得非常出色。然而,最终却被导师婉拒了。
初试第一女生被导师发邮件“婉拒”,刚想质问回去,原因却非常现实
考研笔试结束后,学生们都在紧张地等待复试线的公布。一旦他们知道自己有望通过复试,就会迅速联系他们心仪的院校的导师。他们会通过邮件表达自己想要跟随导师学习的愿望。
这种做法已经成为了一个常见的套路,许多学生都会采取这样的方式。提前与导师联系可以让他们在老师那里留下一个印象,虽然这对于复试的结果影响不大,但至少能让老师对学生有所了解。
如果学生能够引起老师的兴趣,那就更好了。一旦复试通过,学生就有机会成为这位导师的研究生。这种提前联系的行为虽然有些许“套路”,但在竞争激烈的考研环境下,这种主动与导师建立联系的做法可以说是顺势而为,为自己未来的学术道路打下一定的基础。
提前联系老师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试探老师对你这种考生的态度和是否对你感兴趣。今年就有一个案例,一个女大学生考研成绩特别高,几乎已经稳了。她的笔试成绩高达426分,比第二名进入复试的同学整整高出了三十多分。
只要她复试轻松通过,接下来就一定会顺利。于是她充满自信地给导师发了一封邮件,询问老师是否愿意接受她。
然而,意外的是,老师回电却告诉她,她被婉拒了。原因是老师综合考量后发现,虽然这位学生成绩很高,但她是一个跨考的学生,本科并非这个专业。因此,老师怀疑她的各方面条件可能并不如第二名的考生。
尽管两者成绩相差30多分,但老师为了保险起见,更倾向于接收一个本专业的学生。这样可以确保本科和研究生学业的衔接性,减少可能面临的基础差问题。
这个情况也让人意识到,即使成绩再出色,跨考的学生在被选择时可能会面临额外的挑战。因为他们的背景与目标专业不完全匹配,可能会被导师视为潜在的风险因素。
今年不止这一位女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另一位女生同样非常优秀,但也因为跨考而被导师拒绝了。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
其实,我们需要从导师和现实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
导师并不是所谓的大善人,他们也有自己的工作和压力。作为导师,他们往往非常繁忙,可能要同时带领多个学生,还有其他的工作任务,如科研项目、论文撰写等等。因此,他们希望选择的研究生能够快速上手,快速学成,不要让他们过多地操心和投入精力。
对于跨考的学生来说,虽然他们可能有很好的学术成绩和潜力,但他们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适应新的专业知识和研究方向。而导师可能会担心跨考学生在适应期间会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导致学业进展缓慢,给导师带来额外的负担。
因此,导师在选择研究生时往往更倾向于本专业的学生,因为他们更容易适应和理解专业知识,更有可能快速进入状态并为研究工作做出贡献。
尽管对于跨考学生而言,这可能是一种挫折,但这也提醒了他们在选择研究生方向时需要更加谨慎,考虑到自己的背景和目标专业是否匹配,以增加被接受的机会。
你们怎么看待这件事呢,来说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