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一:
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
施工测量现场主要工作有长度的测设、角度的测设、建筑物细部点的平面位置的测设、建筑物细部点高程位置的测设及倾斜线的测设等。测角、测距和测高差是测量的基本工作。
平面控制测量必须遵循“由整体到局部”的组织实施原则,以避免放样误差的积累。大中型的施工项目,应先建立场区控制网,再分别建立建筑物施工控制网,以建筑物平面控制网的控制点为基础,测设建筑物的主轴线,根据主轴线再进行建筑物的细部放样。
考点一:
基坑变形观测分为基坑支护结构变形观测和基坑回弹观测。监测点布置要求有:
①基坑围护墙或基坑边坡顶部变形观测点沿基坑周边布置,周边中部、阳角处、邻近被保护对象的部位应设点;监测点水平间距不宜大于20m,且每边监测点不宜少于3个;水平和垂直监测点宜共用同一点。
②基坑围护墙或土体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点宜布置在围护墙的中间部位、阳角处及有代表性的部位,监测点水平间距20~60m,每侧边不应少于1个。
考点一:
民用建筑基础及上部结构沉降观测点布设位置有
①建筑的四角、核心筒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20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
②高低层建筑、新旧建筑和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
③对于宽度大于或等于15m的建筑,应在承重内隔墙中部设内墙点,并在室内地面中心及四周设地面点;
④框架结构及钢结构建筑的每个和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上;
⑤筏形基础、箱形基础底板或接近基础的结构部分之四角处及其中部位置;
⑥超高层建筑和大型网架结构的每个大型结构柱监测点不宜少于2个,且对称布置。
考点一:
沉降观测的周期和时间要求
①开始:基础完工后和地下室砌完后。
②时间:民用高层建筑每加高2~3层观测1次。
③暂停施工:停工时及重新开时要各测一次,停工期间每隔2~3月各测一次。
④竣工后:第一年观测3~4次、第二年观测2~3次、第三年开始每年1次。
⑤结束观测:当最后100d的最大沉降速率小于0.01~0.04mm/d。
考点一:
当建筑变形观测过程中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立即实施安全预案,同时应提高观测频率或增加观测内容:
①变形量或变形速率出现异常变化;
②变形量或变形速率达到或超出预警值;
③周边或开挖面出现塌陷、滑坡情况;
④建筑本身、周边建筑及地表出现异常;
⑤由于地震、暴雨、冻融等自然灾害引起的其他异常变形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