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通州区南关小学开展春季社会实践大课堂活动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动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走出课堂,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北京市通州区南关小学于4月9日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大课堂活动。

安全教育

一、二年级踏春寻“花”

一、二年级的学生们走进了于家务农业科技园区——花仙子万花园,拥抱大自然,感受生态农业的魅力。

01接触小动物

进入园区后,同学们首先来到农场的小动物圈养区,大家拿着新鲜的蔬菜喂养小羊、小兔子等动物。看到了鸭子在水中游玩、孔雀开屏,公鸡打鸣的有趣景象。在与小动物亲密接触中,培养了他们的爱心和责任心。

02体验种花

随后体验种花活动。工作人员耐心地教学生们种植的步骤和方法。活动中,大家热情高涨,纷纷化身巧手花匠。在老师的指导下,大家拿起小铲子,迫不及待地动起手来。倒土、栽种、填土,一盆盆富有生命力的小盆景就出现了。孩子们彼此帮助,干得有模有样,洒下了汗水,收获了知识,体会到亲手种花时内心的喜悦和骄傲。

03制作爆米花

接下来同学们观看了爆米花的制作过程。农民伯伯把黄油、玉米粒、白砂糖倒入锅中,不断搅拌,加热至适当的温度。然后盖上锅盖,等待着它们“砰砰砰”地爆开。随着越来越多的爆米花跳出锅来,香味也四溢开来,让人垂涎欲滴。同学们围坐在一起,分享着这美味的成果。

活动的最后,同学们进行了采摘菠菜的活动。一进入菜地,孩子们便按捺不住内心的兴奋,即刻开始进行采摘,小心翼翼地走进菜地,生怕踩坏新鲜而又嫩绿的菠菜。不一会儿,大家采摘的菠菜就装了满满一袋子,大家满载而归,体验到了劳动的艰辛与快乐。

学生们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体验到了农耕之趣,感受到了自然之美。在多样化的活动中,学生们体悟到了合作的重要意义,懂得了劳动创造幸福的道理,在实践中形成了正确的劳动观念,更加珍惜粮食,收获了属于自己的成长。

三-六年级文化溯源大运河博物馆

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大运河充当中国漕运的重要通道历时1200多年。大运河作为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历史上曾起过“半天下之财赋,悉由此路而进”的巨大作用。运河的通航,促进了沿岸城市的迅速发展。活动以大运河森林公园内的漕运码头为起点,带领三年级学生探究古代漕运的方式和意义。站在古老的运河边,倾听千年运河水的吟唱和故事,追寻大运河的前世今生,赞叹时代的发展。

漕运码头素有“大运河第一码头”之称。作为运河漕运的终点和京城的粮仓,历史上通州的码头分工明确、等级森严,由北向南依次是宫廷码头、皇家码头、漕运码头、驿站码头、货物码头和客船码头,绵延10余里的码头汇聚了南北船只,岸边是鳞次栉比的店铺,造就了一片繁华盛景。

伴着明媚春光与四月春风,通州区南关小学四、五、六年级学生和老师,前往绿心公园,开启了春日之旅。

户外拓展练习也是本次研学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增强同学间的责任感,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以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推动社会和历史前进,真正做到“少年强,则国强”。

五彩缤纷,生机盎然的美丽花海,让师生们陶醉其中,笑声与花香一起编织成了一首快乐的童年序曲。

跟随讲解员了解了节气知识,不仅拓展了学生知识面,还让学生懂得了团结互助的意义,增进了彼此的友谊。大家一起游戏,一起长知识,享受春日的美好,感受春天的美妙。

穿越大运河千年历史

走进大运河博物馆,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博物馆将古运河上一则则 “船、帆、水”的故事娓娓道来,沉静而舒展,含蓄且包容。是中华民族珍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一件件文物、一组组图片、一段段文字让学生们深入了解到大运河的光辉历史——这条千年古运河成为了连接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见证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繁荣与辉煌。

参观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学生们仿佛回到了那个漕运兴盛的年代,感受着大运河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不仅了解了运河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还深刻认识到了弘扬运河文化的重要性。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在这次社会实践大课堂活动中,学生们获得了丰富的体验,深入感受到了劳动的乐趣和运河文化的独特魅力,切实体会到了科技发展的强大力量。社会大课堂以其特有的教育形式,使学生们在亲身实践中寻找快乐,在快乐中汲取成长的智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