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院校

四月成考研“冷静期”, 过来人一语道破: 想考就考, 是最大的谎言

四月份对于大三而言是迷茫期,而对于大四的同学来说,则是连迷茫的机会都没有了。大学校园内的抉择,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当网上不少大三大四的同学表达自己的纠结时,有已经毕业的学姐直言:其实哪有那么复杂?毕业无非就三个选择:“考研、考公或者找工作”。

就像结婚一样,你就这三个对象,无论你喜不喜欢、对方条件如何,你总得在这三个里面选一个,做好决定直接扯证就完事了,有啥可纠结的呢。

四月份成考研的“冷静期”,考与不考看过来人道破真相

话虽如此,但对于还处在迷茫期的同学们来说,做决定难,在合适的时间做决定更难。网上有一名二本师范院校的大三女同学发帖求助:到了四月份,自己还在纠结到底考不考研,下面的评论堪称人间清醒。

四月,对于大四同学来说,无论是选择考研还是考公,都已经有了结果,成功也好,失败也罢,该承担的后果都只能自己承担。

而一年前的今天,他们也和现在的大三同学一样,对考研、考公、还是继续摆烂到找工作,都抱有同样的迷茫。

正如这名大三师范生一样,看着身边的人都在准备考研,自己既不想浑浑噩噩的随波逐流,也不想因为一时的糊涂断送了自己的前程。

目前,这名女同学正在实习,而她相较于其他完全一头雾水的同学来说,也算是有个既定的“小目标”,那就是:只想能考个编制当老师。

然而收集过信息的她发现:自己老家所处的小县城,今年不招带编制的老师,过几年大概率也是不招人的,这就意味着她只能选择异地考编。

既然异地,她又不想选择其他县城,想试试市区的学校,无奈市区的学校都要求研究生学历。这点笔者认为女同学还是比较清醒的,异地县城编制的性价比太低,离得远又赚的少,发展也不如人意,确实不是个好选择。

而女同学对于考研的态度是:自己对考研本身没有太大的意愿,认为付出和收获并不成正比,说白了,她对于提升自我这种冠冕堂皇的说法并不感兴趣,只想提升学历给自己的就业增加一些机遇。

想考就考成为考研的一大谎言,四月份的考生该如何自处?

评论区有人劝她:想考就去考吧,趁现在年轻,有试错的成本。也有人直言:还是想好了再出发吧,毕竟考研会惩罚每个学术混子。

这点不假,功利性考研并没有错,但研究生的学习对学生的要求本身就要比本科生严格许多,习惯了当“学术混子”的同学,侥幸考上了研究生,面临的才是真正的痛苦,更有甚者连顺利毕业都成问题。

也有过来人表示:你继续纠结吧,我有个朋友,一纠结就是两年。其实作为已经毕业或者已经考研上岸的同学们来说,他们的发言都是很清醒的。

但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不同,笔者以一种常见说法为例——“想考就考”,看似是对备考生的鼓励,其实是考研界最大的谎言。

能说出这种话的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备考时间较短,也的确如愿考上研究生的;另一种毫无疑问是卖课的学长学姐,或者机构的代理人。

后者的目的很明显,是为了利用同学们对学历的追逐,达到盈利的目的,这些人往往会劝说备考生购买资料或者报名课程。

但前者却并非都是“心怀不轨”,这种备考时间较短就能考上的同学,一般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无论什么专业,学生在校期间成绩一直比较优异,无论是数学、英语还是专业课,基础都是比较扎实的,在学校的成绩也是名列前茅。

要么是保送竞争太激烈差几名无缘保送生,要么是保送的院校自己不喜欢或者想换专业考研,对于这类天赋异禀的同学来说,备战考研只需要几个月的复习就能稳稳上岸。

写在最后:

可对于多数考研党来说,考研的复习实际上和从0开始学习没有差别,因此和上述这种情况的同学自然不能一概而论。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个别专业,不考察数学,专业课难度也比较低,若再加上是冷门专业,那自然备考难度大大降低,几个月考上的同学自然也是存在的。

这种“谎言”,笔者希望同学们能看清,不要成为考研的牺牲品。从这个角度来看四月大可以成为考研的冷静期。从自身情况出发,考虑清楚确定目标,再为之拼尽全力,才是成功的前提条件。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