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丘成桐扯下的不止是中国数学的遮羞布「附演讲整理稿全文」

4月30日上午,著名数学家、菲尔兹奖(1982年)首位华人得主丘成桐院士受邀做客第330期“科学精神与实践”讲座,带来题为“中国数学的现状和将来”的报告。

演讲PPT并不华丽,除了几张人物和建筑配图外,其他几乎都是由演讲稿的文字组成。但是其中一句“中国现今数学还没有达到美国20世纪40年代的水平”天然具备了流量体质,成为了最近热议的话题。

「断章取义」是新闻的惯用手段,所以我第一时间就是去找演讲的全文(见后文自己根据网上截图整理的PPT清晰版)。通篇看下来,丘院士文字确实非常犀利,观点直接,不留半点情面,可以说从数学研究的重要性、中外研究成就的差距、中国数学研究的故步自封和自嗨到学阀乱象等,无不进行了有理有据、振聋发聩的阐释。尤其对于中国数学成就的评价标准,像做理论研究一样进行了分析,给出由世界多个国家的顶尖数学家组成的评委进行最佳论文奖评选的解决方案,可以极其客观的展现真实的各国数学研究水平(还不忘强调:所有涉及到评选的会议和讨论都由中国的大学教授担任召集人,歧视中国学者的可能性不大。很严谨O(∩_∩)O)。

最佳论文奖评选结果令人大跌眼镜,又是意料之中。在八十五篇获奖论文中,只有六篇是国内大学教授的作品,而由美国大学教授作为作者的论文却有七十多篇。

做几点内容提炼(其实有点多余,丘院士的观点已经很直接简练了):

数学是一切基础科学和工程的基础,任何强大的现代化国家,数学必须名列前茅。但是,中国现今数学还没有达到美国20世纪40年代的水平。

当今形势乃“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但是很多学者却“眈于安逸而不思危,只知向政府求个人利益”,官员则“不敢担当”。

国内研究更多是“萧规曹随”,跟在别人屁股后面修修补补。

学阀把持,因循守旧,不懂前沿学问,也怀抱私心,恐怕前沿学问在中国流行以后没有一席之地,年轻学者在这种环境下没法走自己的路。

国内杰出学者得到的薪酬和房子的资助已经超过了大部分美国的教授,深圳、上海、杭州等地方都有极为丰富的奖励(还cue了下浙江的“鲲鹏行动”,6000万人民币的奖励!)

中国数学学者没有取得瞩目成就的原因是“中国诱导学者做学问的方法太过注重物质的奖励,没有照顾到学问本身内容的成就。”(个人感觉这个结论稍显片面,奖励也是一种方法,总不能让科学家饿着肚皮空谈理想,但如何科学的进行激励,如何与长期研究目标挂钩是值得思考的)

年轻的学者志愿不能是为了“帽子”而拼命,要立志找到大自然的奥秘。

丘院士的这篇演讲,与其说的是中国数学界,还不如说的是整个学术圈,把数学换成很多学科都是成立的。有多少青椒在非升即走的压力下,拼命的拿项目、灌水,做着违心的事,即使志存高远想做出一番研究成就,也迫于生计要为五斗米折腰,根本不可能做开创性研究(甚至做了也没人买账),或者干脆就迷失初心,同流合污了。另一方面,继军阀、财阀之后,学阀又是一个新的利益集体,他们把持着各种课题资源,形成一个个垄断集团,甚至利用职务之便早早为下一代布局,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了。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每个国家都有自身长久以来的文化环境、社会环境和历史发展进程。很长一段时间内,某种根深蒂固的东西是很难改变的,只能交给时间慢慢雕琢。

丘院士还提到陈省身早年回国后又出走,晚年再次回国,却难复刻旧日风貌做出重大贡献。丘院士在哈佛大学当了30多年的教授,晚年来到清华大学任教,不收取任何报酬。不知道是不是有点惺惺相惜的味道呢。

以下是根据现场拍照截图整理的全文PPT,供参考。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