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选好适合的路 理性规划你的未来--推荐新型工具书《新高考升学路线图》

成长那些事

张鹰/文面向广大考生、家长及班主任老师的新型工具书《新高考升学路线图》正式出版了!4月21日,清华大学出版社在北京中关村图书大厦举行了新书发布会。这是一件好事。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制度,迄今已经47年。但长期以来,每年通过高考升入大学的学子,在高考前后填报升学志愿时,绝大多数考生只是跟着感觉走,根据自己朦胧的兴趣爱好和高考分数(或考前估分)选择志愿高校。这里面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考生在高考前后始终缺乏一个明晰的志愿填报指导。简单说,就是你是什么类型的人,在未来的职业人生中,是适合从事科学研究,还是从事专业技术的生产工作,或是从事岗位明确的服务性工作?考大学,一定是单凭裸分上岸?有没有什么国家和地方政策的优惠可以享受?每年高考季,考生和家长总是为解决这样那样的志愿填报问题而绞尽脑汁,心生焦虑。

应该承认,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国家和地方对于高考学子能够进入符合自己条件的高校就学,制定了很多办学与招生政策,创造了多种优享条件,上大学对于今天的高中毕业生来说并非难事。但为什么有很多考生家长仍然为此犯愁呢?问题的关键在于,根据什么样的条件,选报什么样的学校,学什么专业,有关这些问题的解答信息,总是处于一种散乱的环境中,不集中、不系统、不清晰。有人指点,可能得着了;临门一脚,也可能会蒙对。但多数人,可能即使上了大学,也是云里雾里。因此,上了大学后,转专业,退学重新参加高考,这样浪费学业的案例也就屡屡出现,不足为奇。

我有一个朋友,他的儿子北京四中毕业,差几分没能进清华,先是被哈工大录取,后又转新加坡、美国求学,芝加哥大学博士毕业后,现在香港一所高校教书,学业路走得不错,但他始终对未能进清华耿耿于怀。问题来了:上了清华就一定很好吗?

当年我的儿子高考时,我想让他学建筑,成为一个建筑设计师。但他不愿意,选了一所排名并非靠前的北京高校学工业设计,功课之余,坚持玩了四年电子游戏,出国深造回来后,虽也经历了一些坎坷,但现在一家网络科技公司任职,应该说是如鱼得水,自我感觉良好。这也是个问题:不上名校,就不能成才吗?

曾经请了一个阿姨来家做保洁。闲聊中,阿姨说,儿子今年高考,我每两周要回河南老家一趟,给孩子做几顿他喜欢吃的。我没什么文化,对高考一无所知,帮孩子也只能做到这样。我说,你说你儿子压力大,可能是他自己没有什么职业方向。阿姨说,我也不会给他指导呀。问题又来了,谁能够给当下和未来的高考生一个明确的升学指导呢?既详细,又清晰,还对路?

这些以及其他相关,对于高考生来说,确实是涉及到做什么人,走什么路的方向性、原则性的重大课题。

当下和未来的高考学子有幸的是,刚刚面世的《新高考升学路线图》,应该说是比较全面地解答了家长和考生面临的带有普遍性的高考升学的诸多问题。这部工具书的编著者,著名学者王晓阳教授、王彬宸院长,在高考政策研究,家校教育研究,中学与大学教育衔接研究方面有深厚的学养和丰富的经验,他们带领编写团队,先是条分缕析地将当前我国诸多方面的高考与高校招生政策简化为31条升学路径,然后再对这31条升学路径的具体行走方式进行详细说明。简言之,就是31条升学路径分别归属三种类型:

第一类是个体天赋遗传资质好,综合素质全面、各科学业均衡发展,或有学科特长、文体特长的学生,可以通过普通高考、强基计划与综合评价招生等途径进入大学。

第二类是基于成长环境(家庭、经济、民族、区域)因素影响的考生,可以走国家、地方、高校专项或少数民族预科招生路径升入高校,或是选择“本地国际化”的中外合作办学高校深造。

第三类是基于社会需要,考生从自身条件与志向出发,直接报考军、警、飞行、航海、师范、消防等专业院校,或参加高职单招。

正如《新高考升学路线图》的编著者之一的王晓阳教授所言:这本书图文并茂地将当下高考与升学的“内隐知识”和解决方案作了直观的说明,并力求全面、易读易懂、还实用。

的确,《新高考升学路线图》通过对每一条路径的清晰解读,以及对共通性志愿填报难点的分析,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和家长更好地理解高中学业规划与实施,在积极与从实际出发的层面,为学生和家长提供了一部详尽的高中学习与高考升学指南。

当然,成功与成才的路径,并不仅仅是高考升学这31条,但我们及早地从国家需要到个人志向层面对高考升学这31条路径有了比较明晰地了解后,其他的成功与成才之路应该也就不难发现,那些迷雾重重、看似难解的升学志愿填报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也就迎刃而解了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