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电子科学与技术”和“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有什么区别? 怎么选?

中国本科专业目录在2024年又增加了24个,已经达到了93个专业类,816个专业的惊人数量。这么多的专业中,有很多专业的名称都极为相似,让人摸不着头脑,也不知道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近几年火热的电子信息类专业中就有这么两个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和“微电子科学与工程”。这两个专业在很多人看来似乎没什么区别,好像就只是在玩文字游戏。那么它们之间到底有没有区别?该怎么选呢?

区别自然是有的,而且还比较大,可以从下面3个方面去做区分。

1.研究领域的区别

电子科学与技术是信息技术的基础科学。它着眼于集成电子系统和光电子系统的设计、制造、微电子器件、光电子器件、通信专用集成电路,以及相应的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的研究和开发,技术已渗透到信息电子科学与通信工程、医学、生命科学和机械等领域。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是在物理学、电子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集成电路设计制造等多学科和超净、超纯、超精细加工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主要研究半导体器件物理、功能电子材料、固体电子器件,超大规模集成电路(ULSI)的设计与制造技术、微机械电子系统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技术等。

其实电子科学与技术在概念上是包含了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的,它的研究范围更加广泛。说它是一个专业,其实它还是一个一级学科。在研究生阶段,它下面还包含了电路与系统、物理电子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4个专业,这其中就包含了“微电子”。

电子科学与技术的研究主要分为了2个方向:微电子和光电子。微电子偏理论物理和半导体材料,而光电子主要研究光电子器件及其应用。每所学校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侧重点可能都不同,有的偏向微电子,那就和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接近了;有的则会偏向光电子,还有的可能两方面都比较均衡,具体还需要考生家长去查看一下学校的课程设置。

2.课程设置的不同

每个学校的课程设置可能都会有些许不同,这里只以浙江大学开设的“电子科学与技术”和“微电子科学与工程”2个专业来做对比,看看它们之间学习内容的区别。

它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课包括信息电子学物理基础、电磁场与电磁波、信号与系统、数字系统、电子电路基础、光电子学基础、量子信息基础、计算机组成与设计、集成电路原理与设计和IT工程伦理和项目管理等必修课程;以及射频电路与系统、物联网系统设计、数字信号处理、数字图像处理、通信原理、人工智能、网络与通信安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嵌入式系统原理与设计、数据分析与算法设计以及信息、控制与计算等专业选修课程。

而“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课则包括半导体器件与制造工艺、集成电路设计、封装与测试、集成电路芯片应用与系统开发等。本科核心课程围绕集成电路和半导体器件这条主线构建而成,包括半导体物理、微电子器件、集成电路制造原理与实践、专用集成电路设计技术基础、模拟集成电路设计、数字集成电路设计、芯片设计-制造一体化等核心课程。

对比两个专业的课程可以发现,“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要繁杂的多,它的课程大概有2个特点:一是偏基础,二是涉及学科面广。在它的课程中有许多“基础”课,并且涉及了许多其它学科的知识点。而相对的,“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的课程就非常集中,基本上全部都是集成电路的课程。从课程设置上可以看出“电子科学与技术”更加偏向“科研”,而“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则更加偏向“应用”层面。

3.就业方向的不同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的培养目标和课程决定了它的就业领域主要就集中在集成电路行业和半导体制造业。

而“电子科学与及技术”专业学习的内容较杂,毕业后要从事什么工作主要看自己选择的方向。如果主攻电源、电路,毕业后可以从事电源、变压器、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射频电路、微波电路等相关岗位;若是主修微电子方向,同样可以在集成电路的设计和制造领域就业;光电子方向则可以从事激光器、光成像、光通信器件等光电子产品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它也可以主攻通信方向,从事通信工程的设计、施工、调试等工作;如果偏信号处理,可以从事图像处理、模式识别等工作;也有人奔向了互联网方向,从事互联网系统集成、硬件开发相关工作;甚至还有人进入了多媒体领域,从事各种音频、视频的编码和解码等工作。

从中可以看出,“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相对“微电子科学与工程”而言就业范围要广的多,主要看学生自己的兴趣所在,主攻哪个领域的知识。

推荐院校

目前开设这2门专业的大学有很多,教学质量良莠不齐。由于这两个专业需要研究生学历才会吃香,因此挑选院校的时候尽量选择层次高一些的,毕竟保研和考研的比例更高。而业内最为认可的高校就是28所拥有“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的大学。

而这其中,最先建设了“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的9所大学,在业内的名声最为鼎盛,毕业生也最为抢手。它们分别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复旦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电子科技大学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