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培养出2000多名冠军的武校校长, 曾因失利欲改行学照相

刘海科执教画面

作为“天下第一武馆”——塔沟武校的校长及河南省散打队总教练,刘海科培养出的名将无数。

出身于武术世家的他,自幼随父亲刘宝山习练少林功夫,并将传统武术与现代散打深度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训练方法。多年来已培养了奥运冠军和世界冠军898人次,全国冠军1508人次。柯容亮、石旭飞、于飞彪、刘泽东、孙勋昌、张帅可、李明凤、张开印、孔洪星……这些如雷贯耳的散打名将,最初都出自于刘海科之手。

从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的“北京八分钟”,到广州亚运会《白云之帆》,再到南京残奥会的《筑梦之塔》,他带领的学生也是各大重要活动的表演常客,创造出了一次又一次的“巅峰之作”。

但在被誉为“金牌教练员”的背后,刘海科早年却曾因首次带队参赛时的一败涂地,而欲转行摆摊照相。从因欲改行照相,到如今成为中国武术散打十大名帅,在这颠覆性的转变背后,究竟经历了什么……

撰文|刘 蓓

视觉|王学民

统筹|韦 尘

带队比武曾“全军覆没”

1965年,刘海科出生于河南登封塔沟的一个武术世家,是家族的第十代传人,其父是被誉为“武林泰斗”的刘宝山。在兄弟姊妹中刘海科排行老五,在弟兄里排行老三。

打从记事起,刘海科便开始随父习武。彼时的刘宝山还未创办塔沟武校,但因嫉恶如仇、喜爱打抱不平,在当地颇有威望。从18岁起,刘宝山便开始参与革命,在土地革命时期历任乡民兵营长、团支部书记、农会主席、乡长等职。

刘海科接受专访

刘海科记得年幼时,常有村民来找父亲解决问题。那时候村里还没通电,村民们搬个凳子坐在窑洞门口,窑洞里点着一盏煤油灯。父亲在门口和乡亲们说着话,刘海科和二哥刘海钦在窑洞里练功:“六合拳”“七星拳”“长护心意门”“春秋大刀”……

从窑洞口飘来了阵阵烟味儿,“没法儿练”。等到烟味儿没了,父亲便走进窑洞开始点评。

在打拼事业的同时,刘宝山也从未放松对子女的家庭教育。他认为子孙们除了学习与劳动以外,其他事都是闲事,所以要求非常严格,以至于孩子们“在他面前都不敢大声说话”。

习武、上学、放羊和干农活,刘海科的童年没有其他爱好。

有次过春节,刘海科想玩一下扑克牌,但很快被父亲发现,后果便是“被揍了一顿”。

刘海科不服:“其他小孩都能玩,为啥我就不能?”刘宝山回应:“打牌是不务正业,练功才是干正事儿。”

刘海科最终还是妥协了,继续着“白天跟着父亲上山放羊,到山上后父亲就带着我和二哥海钦练功”的生活。日复一日的练功积淀,也为日后刘海科在武术教育事业上获得诸多荣誉,奠定了坚实基础。

自幼生长在塔沟的刘海科,很想从这里走出去。但两次高考失利,加之父亲开始招收徒弟,武术这门传家宝需要传承,刘海科便开始踏入武术教育这一行。

1985年,刚满20岁的刘海科年轻气盛,以教练的身份带队参加武术散打比赛,但因缺乏经验,七个队员只带了六个护具,最终全军覆没。“当时羞得只想找个地缝钻进去,太丢人了。”刘海科回忆道。

差点儿去学照相

胜败乃兵家常事,但出生于武术世家、父辈皆是当地德高望重的“武林人”的刘海科,感觉“有辱家门”,寻思着改行。

彼时恰逢少林景区兴起,游客众多,塔沟就在景区附近。“当教练既然不行,那我就去照相。”照相一天的收入能有几十块钱,这在当时的八十年代不是一个小数目。

教照相的师傅已经找好,但好友的一番话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有天晚上,刘海科和父亲的几个徒弟一起吃饭,朋友们劝说刘海科:“你这样可不行,在哪儿摔倒就在哪里爬起来。”

“这句话一下就触动到了我。”深受打击的刘海科大受鼓舞,立马干了一杯酒,把酒杯往桌上一放,放出豪言:五年内冲出登封,十年内登顶河南。

从那晚开始,刘海科便从失败的消沉中走了出来。既然海口已经夸出去了,那就开始行动。

1986年,郑州举办郑港国际赛,刘海科和二哥海钦背着书包就跑到了郑州,那是他第一次观看高水平的比赛,大受启发。

之后刘海科便开始不断研究,慢慢走出了一条传统武术与武术散打相结合的道路。

这条道路很快便奏效。不久,塔沟武校就成了登封县的团体第一,这个记录也一直保持到了现在。

1988年,河南散打比赛,刘海科带队的塔沟武校,最终处在七个级别中,并获得了五十元奖金,“当时就感觉散打这条路子走对了。”

现在作为少林塔沟教育集团的总教练,刘海科直言自己“一直都很喜欢训练这个过程”,从八五年的首战告败到现在获奖无数,比赛中失败与胜利交织的跌宕起伏,在他看来“其实很有意思”。

除了对武术训练本身的热爱,对武术传承的责任感,也驱使他下定决心,要做好“两个核心与两个传承”。

一个核心是个人技术核心,即活到老学到老;另一个便是教学训练核心,因为“你自己厉害与你是否会教学,完全是两码事儿”。

两个传承便是刘氏家族武术与少林武术的传承,“老父亲把武术传给了我们,到我这里是第10代,还有第11代、第12代,我们得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热爱教学训练的刘海科,每年至少到训练房带队训练三个月,“就像老师如果长期不备课,那教学就会生疏。”刘海科深感从事一线武术教学工作的重要意义,表示“将一直这样做下去”。

训练完后便趁热打铁参加比赛。在刘海科看来,比赛更多的意义在于相互交流与学习,因为武术作为国粹,频繁参加国际赛事就会站立在技术的前沿。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