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还有烟火的地方》微纪录片第四章: 85年前, 这位校长于险境中返乡办学

有人说,多建一所学校,就可少建一座监狱。

85年前的战火岁月里,有这样一位留学返乡的潮汕人,在重重危机中坚定振兴教育的信念,胸怀对家国的大爱,经过与族人的共同努力,创办了老潮阳地区较早的一所私立中学——砺青中学。

郑国凯1911年出生于沙陇宝泰殷商家庭(宝泰为上海商号,沙陇位于今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陇田镇),1952年2月逝世,1986年6月7日获平反。早年留学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后回国在潮汕家乡筹办创建学校。在家族亲人各界的支持下,1937年创办砺青中学,并任校长一职,兼教公民课。

1937年,砺青中学筹备工作就绪之际,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全国上下烽火连天,国内多所大学停办或西迁,不少学生返乡。郑国凯作为校长,便把这些大学生聘来学校任教。当时的砺青中学,有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北平燕京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的大学生受聘任教,开设有国文、历史、数学、公民等课。

按当时情况,办私立中学是赔本的。

明清以来,潮汕地区很多地方兴建了书院,大多以官方筹建。如老潮阳地区四大书院:棉城的东山书院、谷饶的贵山书院、海门的莲峰书院和峡山六都书院。民国以后,新式学校萌芽。然而各地兴办的学校基本在县城或人口众多、经济繁荣的商埠,农村地区几乎没有。砺青中学作为较早的一所私立中学,校址设在了当时较偏远的沙陇地区,为的是提供给本地学生就近读书的环境,也可以为家乡和国家培养人才。

本期视频探访砺青中学第一届学生91岁老人翁沐津、沙陇地方文史名人郑瑞廷、创办人郑国凯校长后代(三儿子郑一夫、侄子郑家贤、嫡孙郑榕龙)、现任校长郑文波,在他们共同追忆下,还原并缅怀这位爱国爱家慈善办学的校长郑国凯。

[摄制]郑一见

[整理]肖俏

[海报]彭深

[出品]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汕头分社汕头市自劳地文化创意有限公司

[作者]

[来源]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