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说法,小学阶段的成绩有一定的虚假性和欺骗性。
对于这种说法,你认同吗?
教育界有句谚语:一二年级相差不大,三四年级两极分化,五六年级天上地下!
而到了初中,原本小学阶段成绩很好的同学,忽然成绩就掉下来了。
让很多家长百思不得其解。
小学阶段的成绩真的有欺骗性吗?
以语文这一科目来说:
小学一二年级的考试,只要认真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很容易考高分。
因此有人说一二年级只是在考察孩子们“学课本的水平”,并不能考出孩子真正的“语文水平”。
一旦进入三年级,语文考卷和课本的联系越来越弱,成绩与阅读量的相关性就显现出来了。
以数学这一科目来说:
低年级阶段随便抽出一张就是100分,到了高年级100分就很少见了。
年级分化一批,五年级又分化一批。
数学成绩一二年级有欺骗性,还是跟高年级对比的缘故。
并且因为现在很多原因,导致考试的难度往往比较容易。
加上成绩不公布,排名不公布。
导很多家长压根就无法根据孩子的成绩来判断出孩子真实的能力。
现在英语和数学考试内容过于简单,但语文这几年各地的考试难度增加了很多。
所以就会出现一种现象,小学阶段数学和英语好的孩子,到了初中可能就变得不好了。
但是如果孩子小学阶段的语文成绩好孩子,到了初中也不会差。
没有阅读能力支撑,只会制造短命高分
人民日报曾有一篇评论:《小学欠下的“阅读账”,迟早是要还的》。
孩子不爱阅读,根本就读不懂题目!
孩子不爱阅读,根本就应付不了考试!
人民日报不止一次强调:得语文者得高考,得阅读者得语文。
那些小学阶段单单靠投入全部时间和精力夺来高分的孩子。
如果还想像小学时单纯依靠孩子在课堂上的学习,根本行不通。
相对比小学,初中之后难度增大,老师对孩子的语文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孩子无法胜任这种更高的要求,于是升入初中后成绩下降神速,会使得孩子越学越累、越学越不会学了。
此时那些在小学阶段成绩平平,但是博览群书、见多识广的孩子们成绩到了初中就开始反转。成为一匹所谓的黑马。
但是阅读能力,需要两种条件才能发展起来:
第一是持续性和连贯性,即每天都要雷打不动地有固定的阅读时间。
如果经常心血来潮,喜欢就读读,不喜欢就不读了,那永远养不成阅读这样一个好习惯。
第二是阅读量的累计,一般小孩子一年的阅读量要达到50-100万字才可以使这种能力萌芽!
一般而言,一二年级孩子每年阅读量不能低于100万字(正常是100-200万字之间)。
二三年级每年不能低于200万字(正常是200-300万字之间)。
四五六年级每年不能低于300万字的阅读量(正常是300-500万字之间,有的阅读量大的孩子可以每年达到1000万字以上)。
6-12岁,是阅读能力(即学习能力的基础)长足发展的最黄金时期。
这六年,海量阅读、大大提高阅读能力的发展远比分数更为重要。
怎样降低小学阶段成绩的欺骗性
首先,父母不要太过在乎孩子的小学考试成绩。尤其是你的孩子成绩好的,千万不要觉得他们已经学得很好了。
此时更加重点该抓紧的事情是:孩子的学习效率是否足够的高,还能提高吗?
如果能,那就一定要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效率。
第二,小学阶段的课文内容简单,考试也简单。
因此=一定要有计划性地给孩子进行补充学习或者是拓展训练。给孩子带来足够的思维训练和积累储备。
第三、小学阶段一定要训练孩子的自学能力、时间管理能力以及做计划的能力。
如果到了初中以上这几项能力都还没培养好,那么面对初中难度增加,科目增多的情况下。只会造成低效率学习情况。
最后,不管怎么样,家长也都不要忽略语文的“课外书”和英语的“词汇量”这种短期内都追不上的差距,这是孩子成绩到了初中不垮塌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