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聚焦高校对社会流动性的贡献

近日,英国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所(HEPI)发布了由伦敦南岸大学(LSBU)副校长大卫·菲尼克斯(David Phoenix)撰写的报告《打造英格兰社会流动性指数》,以期帮助英国高等教育机构衡量其在促进学生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方面取得的成效。英国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所所长尼克·希尔曼(Nick Hillman)评价该报告称,虽然常有人对大学排名表示质疑,但人们很难不对排名感兴趣。因此,在这种背景下,可以通过完善评价指标来加深对高等教育机构的认识。

高等教育是促进向上社会流动的关键要素

积极的社会流动性可以促进个人进步,提升国家生产力,并带来其他诸多社会福利。教育包括高等教育,通常被认为是促进向上社会流动的关键要素。评估高等院校对向上社会流动的影响,能够帮助其进一步认识自身对推动该进程的贡献以及对个体、社会和国家的价值。

据菲尼克斯介绍,其研究团队借鉴了美国社会流动性指数(US Social Mobility Index)的方法,基于英国多维贫困指数(Index of Multiple Deprivation)、学生继续就读率(continuation rate,即新入读学生次年继续就读的比例)和毕业薪资等因素开发了英格兰社会流动性指数(English Social Mobility Index)。该指数没有选取常用于分析大学绩效的一些指标,而是关注高等院校在促进向上社会流动方面的附加贡献。由于制定指数时借助的英国学生事务办公室(Office for Students)有关入学和参与的数据,仅涵盖了英格兰的高等教育机构,因此苏格兰、北爱尔兰、威尔士地区类似数据可参照该指数的原则另行分析。

报告显示,学生继续就读率是影响该指数模型的一个关键因素,排名靠前的高校都有着较高的继续就读率。毕业薪资是影响该指数模型的另一个因素。高等教育机构确实能够在帮助毕业生获得未来就业所需知识和技能方面发挥作用,但受职业道路的不可预测性等多方面影响,毕业薪资不应是关键绩效指标,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于求学者而言,除了未来就业和薪资水平之外,高等教育机构能否帮助个人发展、成就自我,同样重要。

高校提高社会流动性的路径各不相同

在制定该指数时,菲尼克斯发现,高等院校对向上社会流动的贡献大概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使少数个体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另一种是使很多学生取得了相对较小的进步,但总体来看意义重大。例如,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 伦敦大学学院(UCL)等高校,虽然录取社会经济状况较差的学生不多,但让录取学生实现了显著的向上社会流动;而像布拉德福德大学(University of Bradford)等高校,录取了相对更多社会经济状况较差的学生,对向上社会流动产生了很大的整体影响。

英国曾有学者呼吁打造一批技术专科学校来解决技术能力鸿沟。这种提议是让精英院校专注于国际声誉,认为这些一流高校在促进向上社会流动方面少有作为,应让其他院校来承担起这一重任。该指数模型则表明,一些录取严苛的精英高校同样能对向上社会流动有所贡献,它们让较少数量学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因此,该报告建议,不同高等教育机构实现向上社会流动的路径不同,应当鼓励不同高等院校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在菲尼克斯看来,该指数能够帮助高等院校确定和评估自身如何为向上社会流动作贡献,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径。大学排名编制者们在评估时采用诸如此类的指标应将社会流动性纳入考量;高等教育界也应共同合作来改进这一模型,以期更加准确地反映其对向上社会流动的贡献;政府则应对该举措进行更广泛的分析,以改善高等教育政策,并对那些在向上社会流动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院校予以额外资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