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分分,孩子的命根”,家长也希望孩子们可以无忧无虑地长大,不过为了孩子能有更好的未来,不得不在学习成绩上有所要求。
孩子进入学校之后,家长也会因为孩子的学习成绩分成“三六九等”,都希望自己能因为孩子站在“塔尖”,但班级前几名的名额就那么几个,事与愿违的占多数。
家长会是面“镜子”,一下就能看出孩子差距
朋友小沈的儿子上小学三年级,前几天老师通知到学校去开家长会,因为这学期刚换的新班主任,为了给老师留一个好印象,小沈特地穿的正式一点。
一进门老师就热情地跟她打招呼,还没说自己是哪个孩子的家长,就被老师领到前排了。小沈有些诧异,老师怎么知道自己儿子学习成绩好的?
还问老师:“老师,我们第一次见面,你怎么知道我儿子是前五名?”
老师笑了笑,小声说:“孩子学习成绩好不好,从家长身上就能看出来,我当老师这么多年,一打眼就知道你家孩子学习成绩好!”
小沈很快就为儿子这个新班主任折服了,一看就是一个资深老师,之前对换班主任影响孩子成绩的顾虑,一下子就打消了。
小沈开完家长会回来还跟我说:“看着孩子穿校服都一样,但一到家长会,看到形形色色的家长,有的却是能从家长身上,看出孩子的差距来!”
孩子学习成绩好真的“有迹可循”?
都说“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终其一生都在治愈”,原生家庭的影响,对于孩子可以说得“刻骨铭心”的,优秀的孩子也离不开原生家庭的引导。
一个好的老师,可能让学生们在某一学科成绩优异,但孩子的性格、自信,还有追逐梦想的“原动力”往往来源于父母的影响。
我跟一个资深教师朋友曾经聊过这个问题,他担任了20年的班主任,摸索出自己的一套“学霸”理论,孩子未来有没有出息,一场家长会就能看的“八九不离十”了。
好奇心的驱使下,我查阅了一下资料,发现他的那套理论,确实跟一些调查数据“不谋而合”。
对于他的那套“引以为傲”的理论,我进行了整理和总结,希望更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有所帮助。
20年资深班主任:前5名多来自4种家庭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小学生家庭教育现状调查》,曾对2万名家长和2万名中小学生进行了家庭教育相关问题的调查。
数据显示,这四种家庭的孩子,更容易成为“学霸”:
1)氛围更民主的家庭
数据显示:父母会听取孩子意见的家庭,优秀子女占比高达39.11%,子女成绩比较差的占比为19.9%。
这样的家庭氛围通常更民主,家长会耐心听取孩子的想法和意见,而且会适当地加以肯定,会让孩子更有主见,而且日常生活中更有自信心。
孩子可以更明确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对于学习更加积极主动,成绩好也不意外了。
2)父母经常看书的家庭
数据显示:“阅读型”家庭的子女优秀比例更高,父母平日里有看书读报习惯的,子女优秀的比例高达31.31%。
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想让孩子在学习上更积极,父母首先就要善于学习,想让孩子经常看书,父母就要有看书的习惯。
想让孩子变成“学霸”,父母平日里就要少玩手机多看书,给孩子一个正面的导向作用,才能让娃在学习和看书上更积极。
3)父母能陪孩子一起吃晚餐的家庭
数据显示:父母经常组织家庭活动,孩子成绩优异的比例为39.19%。
父母经常陪伴在孩子身边,会让孩子更有安全感,也会增加孩子的自信心,一起玩游戏互动,还能提升孩子的各项能力,对学习更有兴趣。
培养出孩子的学习兴趣,距离“学霸”就更进一步了!
4)培养孩子做家务的家庭
数据显示:父母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参与做家务的,成绩优秀占比高达43.11%。
很多父母在对孩子的教育上,都觉得孩子应该“十指不沾阳春水”,一心读书就好了。却忽视了做家务带给孩子的积极影响。
做家务可以让孩子更有责任感,虽然做家务是小事儿,但也需要合理规划,可以提升孩子的办事能力。
家长可以对照一下,以上四种“学霸”家庭占了几个,如果全占,那么恭喜你,孩子未来是妥妥的“小学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