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提到考试就是严肃又刻板的外在形象,随着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到来,伴随着网络时代的盛行和网络进入千家万户的同时,教育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简单枯燥的课本知识,再到现在逐渐火热的明星现象,无一不反映着社会的变化和教育的进步。
当明星出现在学生的试题甚至课本上时,会有怎样的反应呢?
知识的学习,涵盖了很多层面,从基础到能力的提升,我们会在这个过程中汲取到更多的文化。在众多的学科中,知识最为繁杂的莫过于语文这门学科。
近些年来,教育局为了让学生学习更加多样化,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可谓是“大费周章”。
虽然课本知识无法进行大面积的改动,但是我们会发现,近些年的考试试题中,已经出现了许多以明星出题的现象。
那些甚至影响力比较好,带给学生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的明星,开始小面积地出现在课本中,除此之外,部分明星也作为考题内容,让学生给予出正确的观点。
这样新颖的形式,不免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老师、学校、家长,学生说法不一。
尤其是对于个别学生来说,追星与否在这样试题的面前差距就十分明显,但不可否认的是,为了提高同学学习的积极性,教育部可谓大下功夫,希望能够帮助学生转换思路,汲取更多的知识。
明星出现在试卷中,追星的学生成绩提高,不追星的学生两眼发蒙
最早出现在试卷中的明星是赵丽颖,之前对此也有过很多报道,赵丽颖作为从农村出来,靠自己打拼拼搏成功的典范,自然受到很多同学的共鸣和敬仰。
基于此,教科书上将赵丽颖的成名史详细地写了出来。
不仅仅是教材,在一线城市地区试卷上,例如肖战,王一博这类流量明星也开始频繁踊跃。将它们化为素材中的关键人物进行描写,然后再提取文中论点,对此进行论证。
肖战凭借电视剧陈情令爆红,王一博凭借自己精湛的舞技也受到了年轻人的追随,在上海某地区的试卷中,就曾经出现这样一道例题:
如果肖战是你喜欢的一位演员,以“my favorite star”为题目,请用60词左右的英语短文来描述他的事迹,以及他身上可学习的精神。
这道题一出,可谓有人欢喜有人愁。
▲追星了解明星的同学,在抑制不住自己激动的同时,文思泉涌,答题十分顺畅,甚至要比自己平时成绩高出很多。
▲而不追星的同学则两眼发懵,不了解明星是一方面,他们更多的是不明白其中值得学习的品质在哪里。
针对如此现象,身为孩子家长的传统一代,并不理解这样的做法
按照教育部给出的说法,为了改善学生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明白课本知识不仅仅是枯燥无聊的内容。
期望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理论知识传统文化于当下新时代流行趋势的碰撞,才让更多的明星进入课本进入试卷,激发学生的兴趣。
但大多数家长,并不理解这样的做法,毕竟在他们看来,书本是学生正规学习知识的来源。
如果明星的作用大于历史古代伟大人物的作用,是不是孩子的学习会适得其反?
如果明星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是不是在变相地鼓励学生,激发对明星的热情?
长此以往,会不会因此而耽误孩子的学习?
家长们的说法各有不一,但出发点可以表示理解。
家长们认为,明星的出现对孩子起不到任何的教育作用,甚至变相的在鼓励学生追星。他们这个年纪没有好的自制力和约束力,难以保证他们的行为不会出现过激的现象。
“明星走进试卷”不可一概而论,是个利弊共存的事件
之前,有一家媒体采访过一所北京当地的中学,其中有一个学生对于此现象吐槽说道:考试试题让写女明星的成长历程,但是他从来不追星,实在不知如何下笔,学习成绩十分优异的他竟然最后交了白卷,这也让他为此很苦恼。
难道要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去了解那些明星的成长历程吗?
而对于学习成绩不是特别突出,喜欢明星的同学来说,这样的做法可以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有更充足的学习动力,甚至和学校产生共鸣。
所以说,当明星走进校园,走进课本,走进试卷。这件事本身就有利有弊。
对于追星的孩子来说,好处数不胜数。而对于本身就喜欢读书的学生来说,他们没有时间去了解明星的成长历程或者明星的个人特点,在答题时自然不会理解这样子的做法,心理上就不会认同,就会出现成绩下滑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