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生物学家陈雪梅: 获公派留美资格, 47岁当美国院士, 如今回国效力

近些年来,本科生毕业后除了在就业和在国内读研究生以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留学了。因为相比国内2-3年的研究生时长,很多国外研究生只要读一年就行了,这对很多想拥有研究生文凭却又不想耗费太多时间的人来说,也不失为一个好选择。

但是海外留学的花费不是一般家庭能够承受得起的,由于大部分人去的都是发达国家,因此在国外读书的花费远远高于国内,动辄20几万甚至30几万对大部分家庭来说都很难拿出来。

然而,经济能力不够的情况下还有一种方式可以留学,那就是争取公派留学生的名额,当然前提是要足够优秀。

有一位北大毕业申请公派留学资格的中国人,在美国一路开挂式的成长为行业大牛,甚至当选了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而她后来也毅然决然选择回到中国,这背后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呢?

成绩优异考取公派留学

1966年,陈雪梅出生在哈尔滨,并在18岁那年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大学生物学专业,和大部分人对金融、电子感兴趣不同,陈雪梅从小就有自己独特的喜好——生物。

在她看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什么专业热门不重要,研究自己喜欢的专业才是最重要的,这样在枯燥、繁琐的科研中也会变得轻松愉快一点。

1988年,陈雪梅跟随她的导师陈章良教授完成了本科毕业论文,但是她没有选择停止学习,而是选择申请公派留学,继续提升自己的学历和在专业方面的认识。

陈章良是北京大学的生物系教授,出生于一个农村,也是村里出来的第一个大学生,读书的时候,都是依靠学校补助和自己打工完成学业,十分不易。他于1987年从华盛顿大学生物学系植物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专业获得了博士学位,学成之后就回国到大学教书。

对于陈雪梅,陈章良教授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她是一名极其聪明的学生,并且相信陈雪梅能够继续在专业领域继续探索。

因为自己曾经去过美国留学,了解国外在这个专业领域有着更前沿的东西,于是他推荐陈雪梅去美国的大学继续深造,当然陈雪梅自己也非常优秀,当机会来临之时,及时把握住成功拿到了公派留学的资格。

赴美留学直至当选美国院士

1989年陈雪梅赴美留学,在著名的“常春藤盟校八成员之一”的康奈尔大学生物化学系攻读博士学位,六年之后,陈雪梅成功拿到博士学位。

然而,她并没有停止研究,而是继续选择进入加州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的研究,在此期间,她的女儿也在一所大学担任助理教授。

2005年,陈雪梅又获得了加州大学终身教授的席位,先后在加州大学担任副教授、教授、首席教授等。2011年,入选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和戈登与贝蒂莫尔基金会的研究员。2013年,47岁的陈雪梅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

在科研路上一路向前,直至美国科学院院士的陈雪梅难道不会回来了吗?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作为公派留学的学生,很多人都觉得她应该回国为祖国的科研事业做出贡献。

陈雪梅并没有忘本,在她心中依旧对祖国有着十分浓厚的眷恋。

回到祖国

现在的陈雪梅已经放弃了美国十分丰厚的条件回到国内,并成为了湖南农业大学的双聘教授,即使常年在美国从事生物方面的研究,也引来不少人的争议。但是陈雪梅用实际行动回击了质疑,重新回到了祖国,并为祖国的生物科学事业做出贡献。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喝水不忘挖井人”,国家出资支持毕业生去海外留学,更多的还是想他们学习了西方先进的科研技术后回到中国,因为国内在各方面起步都很晚,不比很多发达国家已经经过了上百年的沉淀。

在这样各个专业领域都急需人才的时代,国家当然是希望这些留学生能够学成归国的。

其实,有很多公派留学生在去到国外之后都选择留在当地不回来的,因为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无论是生活水平还是科研条件都远远不如发达国家,过多了苦日子的穷学生到了国外过上了优渥的生活,很少想再回到国内。

但是现在一切都不一样了,国内的发展在几十年间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不光是很多公派留学生在学成之后选择回国,就是很多自费的留学生、很多家境优渥的留学生也是选择回到中国,因为他们发现很多发达国家的生活在很多方面还不如中国。

陈雪梅就是这样其中之一,像美国这样世界第一的发达国家,提供给技术人才的待遇是十分丰厚的,可以说,陈雪梅在美国的生活条件是极高的。

但是面对发展日新月异,在生物领域急需人才的祖国,陈雪梅还是选择回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小结:

改革开放以来,百废待兴,各行各业几乎都是从0开始,谁也没有经验,而为了加快国内发展,国家只能选择送一批优秀的学生去发达国家学习他们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再回来建设祖国。

可是,刚从贫困的中国去往生活条件优渥的发达国家,很难有人不想留下来。因此,早期很多公派留学的大学生都没有选择归国。

但是,现在时代已经变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在宣告一个更加强大的中国,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都是自己选择出国留学,并在学成之后回到中国,现在国家对这些人才的也极其重视,提供的待遇和资源也是十分丰厚的。相信以后中国的人才会越来越多的留在这里,为中国的科研做出自己的贡献。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