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想要强大,一个民族想要强盛,教育是最基本的要素,唯有搞好教育才能有更多的储备人才,才能让国家今后长效发展。
郑强教授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他因个性张扬、言论大胆而受到不少关注,很多人都喜欢他敢说敢做的性格。不过也有一些人将他称为“愤青”,认为他喜欢多管闲事,做好本职工作就行。
郑强曾在浙大、贵州大学任教,今在太原理工大学担任党委书记。他除了是知名的网红教授,也是一个优秀的科研人员和出色的教育家。
按理说作为一个学术界泰斗级人物,他的儿子应该和他一样出色,然而在一次演讲中,郑强自曝说:“对儿子的教育上不是太成功,孩子中学时先后2次被开除,还换过3个学校。”
作为一个教育家,深耕教育领域数十年,为何郑强教不好自己的孩子?
郑强说:“我的儿子从小十分调皮,我也从来没约束其的爱玩天性,他们该玩就玩,我从来不去管教。结果到了学校后,孩子不受老师管教,总是破坏课堂纪律和学校规章制度,结果被开除2次。”
按理说能被学校开除的学生,应该就是学渣,好学生怎么能享受这种“待遇”?其实,郑强的2个儿子表现非常出色,一个是川大,一个是复旦,全是985高校,可见孩子并不像郑强所说的“没出息”。
或许正是郑强对教育的认识不同,了解儿子的表现,知道孩子就是因贪玩而被开除的,对孩子一直不放弃,鼓励孩子继续学习,才让孩子得以成才。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很大,是孩子成长中的忠实领导者。然而,被开除2次还能考上985名校,这是很小的概率,作为普通家庭父母,尽量别去模仿,让孩子按部就班就行。
可能不少成功人士在教育上“不走寻常路”,但作为普通父母,可以借鉴他们的成功教育经验,但不能全部模仿。例如郑强教授从小不束缚孩子天性,懂得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教育心态,尊重并相信孩子,这就值得我们学习。
每个孩子都有他独一无二的一面,作为家长一定不能“一刀切”,不能照着别人的模子来,要让他们有自我成长或发展的空间。我们也要明白,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与其为孩子营造焦虑、忧愁的压力,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倒不如让孩子开开心心做自己,本着自己的兴趣去学习,让孩子拥有更快乐的童年。
希望每个父母都能倾听孩子的心里话,让他们自己选择人生,别给其报名一大堆他们不喜欢的兴趣班,给他们留下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或许他们会表现更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