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省公务员联考揭幕
3月27日,多个省份公务员联考笔试开幕。众多考生在考场奋笔疾书、专注拼搏。
2021年公务员国考硝烟刚散,考研的余温未褪,公务员多省联考的烽火又起……
2021年应届高校毕业生达909万人,关于毕业、关于就业的竞争和话题远未结束。
也许至此,很多年轻人应该明白一些道理了。
通过公考、考研,年轻人该明白的7点道理
1、虽然就业是双向选择的,但“不是你选择社会,而是社会选择你”却是客观事实
有个去年某省重点高校应届毕业生,毕业没半年就经历了两件让他懊恼的事,一是毕业前校招时,某央企选择了有共产党员身份的舍友而淘汰他;二是他在校招时选了家国企,但上班没多久才发现,这家企业只不过是挂靠在国企名下的股份制公司,并且他上班没几个月就碰上公司因经营不善而破产。他痛定思痛决定冲刺这次的公务员考试。
2、你敢虚度光阴,社会就敢让你后悔莫及
如上述例子这个年轻人现在很后悔,后悔大学四年如脱缰野马,只顾玩乐嬉戏、只顾花前月下的约会,没好好学习专业、没好好修炼本事,荒废了时光不说,现在连参加公务员考试也底气不足。这是社会给你的下马威或者说“社会的毒打”。
3、虽然考研或考公只是选择,但并不是想考的人就能成功上岸
就如2021年研究生考试,初试、复试、面试等如同过五关斩六将,2021年参加初试的达377万余人,实际上将有约250万余人会被无情地淘汰;
又如202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过审人数157.6万余人,而招录人数为25726人,平均竞争比为61.26:1,要经过初试、面试、体检、政审等,重重破关,一路上不断有人抱憾而归。
有的因为相差0.5分与面试失之交臂,有的人在结构式面试或无领导小组面试因一点小疏忽而刹羽而归,有的人因直系亲属原因被政审出局。
从小到大,虽然在学校里也有学习的竞争,但很多事年轻人没有直面后果,他们并未真正理解竞争、机会和平台的意义。
4、考研或考公,是对年轻人综合实力、潜力的检阅
如考公笔试的行测、申论,考察着年轻人的理论水平、时事见地、知识储备、语言能力、计算能力、是非判断能力等;
如面试,或结构式面试或无领导小组面试,更通过年轻人的仪容仪表、服饰着装、礼仪礼节、言谈举止等考察年轻人的气质、修养、分析能力、思辨能力、心理素质、表达能力、应对能力等,甚至考察着年轻人的三观取向、家庭教育、职业素养等综合素质和职业潜力。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笔试、面试等过程,何尝又不是年轻人对自己的一次次自我检阅的过程。
5、从报名、复习、考试到录取,是年轻人的自我职业规划、自我管理的过程
⑴参加国考、参加哪个省省考,选择哪个职位等,是年轻人进行资源匹配、职业选择、自我定位的过程。
在选择时,要理性、要务实、要目光长远,不要贪多求全,不要好高骛远,不要贪图安乐,不要目光短浅。
⑵复习的过程其实就是自我管理的过程。
通过大学四年,年轻人自觉学习的习惯应形成。
复习时要做好时间管理和学习计划的分解和落实,并且要持续关注时事等。
⑶面试前要进行关于仪容仪表、着装打扮、礼仪礼节、谈吐应对等方面训练,特别是眼神、表情、心理稳定和口才等的训练。最好购买正规的面试学习资料,用心学、用心练。
⑷笔试、面试时,要保持冷静、专注。不要患得患失,不要杂念丛生,不要紧张。心里紧张时深呼吸几次或用手捏捏掌心(劳宫穴),及时舒缓心理。
6、理性面对结果,不要信谣、传谣和造谣
竞争总有胜与败,年轻人要坦然面对结果。
虽然社会上有一些现象让人失望,但并不影响这个社会已越来越公开、公平、公正,考研如此、公考也如此。
要相信绝大多数人没什么显赫的背景,他们最大的背景就是自己的实力和自己的努力。年轻人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不要信谣、传谣和造谣。
不要一遇到失利,就归之于不公平或者有隐情。凡事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补短板求进步才是正道。
7、在笔试中突围、在面试中成长
参与竞争,成或败本是正常的结果,特别对于没有多少社会经验、没有职场经历的应届毕业生而言更要抱平常心去对待。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尽最大努力、做最坏打算”才是参与竞争的最好心态,才能保持不骄不躁。
没有入围面试或者面试时马失前蹄,都不要有太大的心理负担,年轻人更重要的是及时总结、及时调整。
特别在每一次面试后要及时总结,不妨将面试过程用脑子回放,检查有没有需要改善的地方,反思需要提高或克服的问题,不断总结才会不断提高。重点提高自己对不同场合的心理适应能力,提高自己对人对事的应对能力。
成功是失败之果
年轻人要坚持学习和总结,每一次笔试是一次突围的机会,每一次面试是一次成长的契机。
不要怕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是失败之果。
人生的路很长,年轻人要不断总结教训、不断积累阅历和经验,才可更顺利地开启自己职业之路。
(文/Joonyx江诗琼)
品牌价值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且看服装品牌经营的奥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