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中科院博士的致谢背后是中国发展的密码, 也是中国未来发力的方向

近日,中科院博士黄国平的论文致谢引发热议。他和命运抗争的故事,让无数网友热泪盈眶。让人动容的,是坚持与奋斗的力量。他是在确认自己成功之后,确认自己从那一片苦海里面跳出来后,才有底气写下这封信,不然很多心里话,很多想要说的东西,可能会一直埋在心里。 这真应了写寒门学子的那句话: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这位博士的出身确实贫困,也不乏悲伤,能引起全社会如此共鸣的原因则在于,他过去的经历是很多人经历过的集合:被大山困住的人生、贫困带来的苦难与自尊的受挫、用教育改变命运的坚持、危难时好心人的援手。这些经历,恰恰是很多70后到90后都经历过的,他是一代寒门的缩影。

幸运的是,最终黄博士走了出来取得了重大的成绩,这就是中国教育的成功。对于黄博士,相对公平的筛选制度让他有机会凭借他个人的努力脱颖而出,而同时对于中国而言,则收获了一位出色的技术人才。这两者的共生背后,就是中国这四十年来无论政府财政多少,始终保持着一条相对公平的人才筛选机制,让受教育机会不被先发优势的精英垄断,从而让中国源源不断地获取高素质人才,不问出身,只问能力。而中国的国家也确实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中国可以提供庞大的公共教育、科研经费和相关的长期战略投入。

黄博士入职腾讯,研究方向是人机交互式机器翻译方法,这则是中国发展的又一个缩影。中国抓住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尾巴,腾讯能够成为目前市值世界前十的公司,背后则是中国市场长期以来没有被特定既得利益集团所垄断,保持着较低的准入门槛,让新兴科技公司有能力从狭窄的办公室走出,成为引领行业的巨头。中国市场保持着开放不仅可以培育龙头企业,还可以确保龙头企业不至于变成垄断的恶龙,新的竞争者不断加入,旧玩家不断淡出,这就是市场活跃的表现。

也正是这种平衡性,塑造了中国四十年的持续增长。

黄博士背后还有一批与他出身相同的人,这批人也逐步走了出来。尽管黄博士的成长过程中地方治理在当时面临严重的困境,但现在来看这些困境很多时候是难以避免的。在精准扶贫后,中国终于真正改变了这些贫困地区的经济面貌,虽然标准不可能与欧美国家一样但也有质的飞跃。有外国媒体就开始指责当时政府失能,但坦率地说以当时中国的整体情况,我们其实很难指责当地政府在如此有限的财政收入中能够扮演什么样的建设性角色,当时中国山区的贫困其实已经超越了现代化太久的西方媒体想象,他们不懂的事情太多了,而“何不食肉糜”的想象也太多。现在,我们才刚刚摆脱了这种贫困没多久,这还是基于这四十年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才实现的。

当然,这也是让中国社会进一步变得更加公平的关键。国家在其中仍然要扮演一个中立的、可靠的平衡者和仲裁者角色,让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角色同时让资源可以在必要的时候以反市场的方式配置到市场到不了的地方。我们需要继续保持上升渠道畅通,让寒门能够有充分的机遇凭借能力获得开放的机会。但是中国也在呈现出质变,人们的生活正在变得更加现代,我们也希望能有更多的可能性让更多的人有机会上升,对于他们个人和中国社会整体都有巨大的好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