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无解的中国式研究生教育现状: 高校学子的自杀之殇!

二一年的四月二十一日,太阳光可能还没有来到,中南大学2019级的一位研究生选择跳楼自杀。隔天之后,冲上热搜,又一次研究生自杀成为大众心头的难解之谜。有人说,脆弱和极端的人任何时代都有,舞台是强者的。

可这样的弱者并非孤例,南京大学在过往半年,先后有四位博士选择自杀。悠悠秦淮水,难以容纳亲属的眼泪。国内首屈一指名牌高校,光鲜亮丽的博士身份,大好前程等着他们,何以要在最美的年华选择离开?对于多数人这是一个谜。

有人说,高校历来有自杀的传统,只是以往信息传播速度慢,如果一触即发,是自杀的传播效应,激荡着人心。如果说表面上信息传播更快了,那信息的垄断和封锁更常态了。高校在应对学生自杀的舆论处理更娴熟了。比如大众熟悉的“保研说”,即如果你同舍友有人选择自杀,其他人以不揭露真相为代价,换取保研的资格。这类出卖灵魂换取前途的“保票”是否真的存在?很难验证,死人不会说话,活人更不会。

一、开心只有两天

在中南大学研究生死亡新闻的评论中,有研究生认为,对于众多研究生而言,开心只有两天,一天是知道被录取的那一天,另一天是拿到毕业证、学位证的那一天。这个表述选取了两个端点,经典的表述了研究生生活的虚无状态,这种虚无伴随着痛苦。整个的研究生教育,并没有激活起学生对自主研究的乐趣,多数人只是通过升学来混学历。

混学历不能简单地指责研究生个人缺乏自由研究的动机,也不能认为这是研究生导师没有为其设置好的导引,这是一个复杂系统衍生的结果,人们的虚无和痛苦,来自于结构。只有少数人可以熟悉游戏规则,多数人只能是在规则中拖延生命。这个规则是空心化的研究生教育培养,名为研究生,实质上只是通过一场考试进入一个黑箱,然后交一些成果,从黑箱出来。这个黑箱中具体如何操作,并没有实质性的教育理念,有的只是虚假的程式。因为是黑箱,看不到亮光,你虚无和痛苦。

二、发论文

一切的研究被论文评价机制绑架,一切的考评奖惩以论文为核心。论文焦虑几乎成了很多人读研以来,每个人的心头病。三句不过就是发论文,人们被发论文的强制命令摄魂了,控制了,又无可奈何地接受命运的安排。不仅是研究生,高校的博士后、青椒,几乎身处系统的每一个人都活在发论文的悲鸣中。

至少在人文社科领域,核心论文的版面和博士研究生的规模和要求完全不成比例。虽然教育部已经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可大家对没有论文评价体系的标准是什么?一时间也不知如何构建。教育和科研的自主性被无教育和科研能力的期刊主导,结果就是教育与科研转化为论文生产锦标赛。于教师和学生而言都是悲剧,其结果就是多数人的深夜痛苦,少数人的焦虑,几个人选择自杀。自杀对常人是极端,对自杀者是最好的人生解决方式。

三、虚无的师生关系

研究生教育最重要的关系是研究生与导师的私人关系,类似于师傅和徒弟,更文明的方式,是一种学术伙伴。可教师也是生活在系统中的人,越是位高权重的大腕,承担的事务越繁重。除了自身的科研外,还有行政工作、教学任务、带学生也是本硕博,几乎是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

如此状态如何保证正常的师生沟通?又如何保证真正的学术点拨?多数理工科博士在实验室里头发都做没了,导师也没见过几次。这种繁杂的高校系统,使得师生关系形同虚设,走向虚无化。多数研究生缺乏指引和有效的沟通,一步步走向自怨自艾堕落的羔羊。

四、淡薄的研究生人际关系

一个选择自杀的人,一定是先杀死了自己的心。冷漠生产为自杀创造了外部环境。经常听到研究生说,科研是一个人的事情,是一种孤独的状态。多数人成了研究生之后,已经失去了本科高中那种融入人群的能力,要么一个人坐在电脑旁敲字,要么一个人躲在角落里啃书,又或者进入实验室从早晨八点到晚上八天,日复一日,无休止的重复。

无声气地重复,甚至可能无意义的劳作,不是简单的个体原因,而是研究生教育过程中,人际之间自由的学术交流被取消了。多数学术交流只是大佬们的秀场,形式极为严肃,基本的活泼没有。硕博生尽管已经是成年人,可仍然被视为“巨婴”,他们没有多少话语权。在如此严肃的环境下,心灵的自由活性消退,成为极端孤立的原子,成为沙漠中的一颗小草。稍微一丝的风,都会击垮脆弱的心。

五、内卷社会

要说以上这些点,一个内心强大一些的人,都是可以克服的。可是眼下极为严峻的就业形势,和高速度的学历贬值,已经让这些小镇做题家,卸下了研究生这块遮羞布。放到五年十年前,一个南大或者中南大学毕业的本科生,几乎是天子骄子,单位任你挑。可最近几年,扑面而来的就业压力成为每个人内心深处的魔鬼。

尤其是那些还未就业的研究生,可在毕业年纪的研究生,这位中南大学2019级的研究生正在面临的兴许就有就业问题。而目前越来越火爆的公考热,和只有编制才有未来的信念和事实,几乎将整个社会变成了一个“考试社会”。近些年的培训行业火爆,可见一斑。根源还是多元化的市场岗位在消亡。而研究生规模供给在指数上涨。这种极大的供需不平衡,落在每个还在学校研究生的心灵中,几乎是绝望的。又如何能有安静的小书桌呢?

六、远方的关切

多数研究生群体自嘲是小镇做题家,他们的原生家庭不是寒门,却承载了整个家庭教育的希望。这种希望从高考到考研,在这漫长焦急的等待中,需要一次成功地兑现。需要有一个不错的工作,来让对自己有所期望的人们安心。给关注以温暖。这恰恰是黄博士致谢“教育改变命运”能够火爆的原因,而这一碗毒鸡汤。人生不需要成功学,教育从来不是要让你获得出人头地。

中国人普遍的成功情结折射在教育领域,就是毫无意义的外在强制力,将每个孩子飞翔的翅膀折断,让他们不能拥有自我享受自我幸福的生活。而当研究生谈自我的时候,是自私的,因为经济结构已经束缚了你的灵魂。黄博士的致谢出现的并不是偶然,而是蓄意的制造,这个毒鸡汤是“你要吃苦,就会有不错的未来”,这是在为研究生教育系统性的问题找借口,为沉浸在衡中模式挫折教育中的人们加持。醒醒吧,真正关心关心研究生们的个人幸福。

我说到的这些要点,更多只是私人感受。今天的舆论是官话太多,认真的感受太少,我要强调这不是在控诉,而是在理性陈述一些事实。以目前的高等教育态势,死几个学生,教育主管方是不会有什么积极改变的,因为具体到某一个人,都是很忙的,他们忙自己的前途,他们生活在系统中,感到对整个系统的失效无能为力。

教育领域内的自杀只是社会自杀事件的缩影,最近几年义务教育阶段,小孩子一言不合跳楼的悲剧比比皆是。成年人的崩溃和猝死,也不是什么新闻,这些还需要深入的社会性反思。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