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艺术考级变味, 究竟该怎么治?

3月30日,央视网发视频批艺术考级变了味,有些机构靠刷曲三四年就能帮助孩子达到钢琴十级。而此前,全国两会就有30多位全国人大代表集体建议:取消12岁以下青少年的艺术考级。这一建议再次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和讨论。随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选择艺术考级,艺考环境已逐渐变得越来越复杂,急需规范化。但仅靠限制考生年龄,真的能治本吗?

以音乐为例,学习乐器是需要“磨耳朵”的,3-6岁是练习听音的最佳年龄,6岁以后便很难再练出绝对音感。取消12岁以下青少年艺术考级,就把考级的时间明确规定在了初中及以后。可现实情况是,反而是从小学就开始学乐器的孩子,因尚未产生考级焦虑,仍能稳扎稳打地半年考一级,除了考级的三首曲子以外,还能练很多好听的小曲子,对乐器的兴趣也更容易提升。初中课程增多,乐器考级又要求挨级考,不能跳级,那么家长反倒有可能迫使孩子半年考两级地连轴转,就不得不正中急于求成的考级机构下怀,每年只练考级曲目,沦为“机器”。

12岁以下的儿童,自主选择兴趣的能动性并不强,仍需要家长有意识地发现并培养。辩证地来看,或许正是所谓“功利化”的需求,才让家长重视到学习艺术的重要性。即便有不少艺考机构靠贩卖焦虑来吸引大批家长“送儿镀金”,但其中不乏真正通过艺术考级而燃起兴趣,愿将来从事艺术演奏的孩子。不管小学考级的出发点是什么,即便水平有高有低、理解有深有浅,孩子了解并学到了艺术,却是真实的。

取消12岁以下青少年的艺术考级,只能是治标不治本。艺术考级真正该做的,不是限制考生的年龄,而是整治良莠不齐的钢琴教师和机构。从视频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家长根本不了解学习乐器的科学过程,只是被艺考机构挂出的“考试能加分”等幌子吸引,或是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此时,教授乐器的老师和机构是否具有职业操守,就变得尤为重要。作为教师,除了杜绝虚假信息宣传,更应该准确评估学生的学力和水平是否已达到级别要求,做好艺考领域的“把关人”。

此外,练习乐器的过程不可避免地伴随很多痛苦,对还未到12岁的青少年来说,仅靠最初的“兴趣”是很难坚持下来的。所以考级,很多时候考的是一种“肯定”。只有得到了一种肯定,孩子才有继续学下去的动力。那么,这种肯定,到底是不是权威的?如今,社会上的考级机构普遍存在虚假宣传、缺乏监管等问题,更有甚者与培训机构捆绑盈利。“权威的肯定”,仍任重而道远。

文/张爔文(湖南师范大学)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