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5年前五道杠少年高考落榜, 天才沦为路人, “早熟”教育未必适合孩子

孩子的健康成长应让其保持原有的童真,遵循孩子成长的规律,过度“透支”的童年可能适得其反。

曾几何时,“别人家的孩子”成了父母口中的天才,也成了不少孩子学习中挥之不去的噩梦,相信父母的本意没有错,只不过盲目的给孩子做比较,导致了孩子被迫承受了本不该属于童年的压力。如今绝大多数家长都存在着教育焦虑问题,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总是过多的干预孩子的正常成长,教育不应是纯粹的成绩比拼,而是父母的鼓励与肯定。但在生活中这种现象比比皆是,那么这种教育理念真的好吗?其实孩子的成长是有个过程的,父母不能把自己认为觉得好的强行灌输给孩子,违背了孩子的正常成长规律,这样可能会导致相反的结果,曾经的“五道杠”少年黄艺博的成长经历就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启示。

▍天才高考“落榜”,路可能一开始就走偏了

相信大家对“五道杠”少年黄艺博都很熟悉了,这个一出道即站在巅峰的少年一直被众多家长视为学习的“榜样”,但从小在聚光灯的笼罩下成长,真的是他真正想要的吗?黄艺博走红的原因很特殊,并不仅仅是因为“五道杠”的存在,还有他过早拥有了本不属于他这个年纪应有的行为习惯。据报道,黄艺博2岁时就表现出了异于常人的天赋,当别的孩子还在吵着玩玩具时,黄艺博已经开始读《上下五千年》与《资治通鉴》等书籍了,并且到7岁的时候,他又研究起了《人民日报》与《参考消息》,先不说一个2岁的小孩子能读懂什么,如果真的有这种兴趣爱好的话,确实值得父母好好栽培。

黄艺博在家庭的精心培养下,也开始变得越来越优秀,13岁左右就获得无数表彰,在国内众多的报刊上都发表过自己的作品。也正是他的这些经历让他一走红就引起了网友的关注,成为了“别人家的孩子”,黄艺博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过早拥有了一个成年人该有的“老熟”,在媒体的聚光灯下总是模仿着大人的语气讲话,有一个活生生的“领导”范,如果不是他那幅稚气的脸庞,大家可能还以为他就是一个大人。对此也有不少人对他父母表示质疑,觉得孩子应该拥有自己的童年,而不是刻意的“伪装”成熟,空白的童年,其实活得比成年人还累

那么现实中的黄艺博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其实被家庭与媒体精心“包装”下的黄艺博并不是人们口中的天才。据悉他在学校的学习成绩只能算做一般,发表的文章也是经过别人润色过的,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优秀。从小就生活在赞美与夸奖的环境中,让他渐渐迷失了自己,就连高考都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曾经的天才也彻底沦为了路人。反观他的同班同学孙童,虽然拥有着平凡低调的童年,没有别人的掌声与关注,但他的父母尊重孩子成长的规律,平凡而不平庸,最终活成了自己最真实的样子,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分析

对于黄艺博来说,高考的落榜让他彻底跌落神坛,那么他是怎样渐渐偏离天才轨道的呢?其实这可能和家庭教育与环境影响有很大的关系。先从家庭教育来看,黄艺博的父母不只是想把孩子打造成一个“乖孩子”,还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天生的“公务员”。从黄艺博的成长历程来看,他一直是一个“乖孩子”,按着父母规划好的路线走,从小就开始学习时政知识,活成了父母最期待的样子。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乖孩子”的另一面,因为从小被当成“公务员”培养,吸收了父母那套急功近利的思想,行为习惯过度“早熟”,失去的儿童应有的灵气,最终迷失了自己。有专家曾说过:“盲目的焦虑教育并不能提升孩子的兴趣与多元化发展,应该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多一分耐心,少一份责备,孩子也是人,不是神”

从环境影响来看,过度暴露在媒体的聚光灯下,导致黄艺博没有将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学习上,或许对于黄艺博还说,只有他自己才知道自己是不是别人口中的“天才”吧!媒体的炒作与关注也打破了他对自己的认知,导致了他在学习上产生了压力。要知道,现实中的黄艺博学习成绩并没有很出众,他能获得“五道杠”的原因可能在于“管理班级”“为人处世”等方面,但综合成绩并不等于分数成绩,所以过度的报道可能无意中让黄艺博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僵局。原本一个学生应该以学习为主,但过多的关注难免会让其分心,太在乎别人的看法,渐渐会产生学习焦虑,这时候再加上父母的“催熟”式教育的话,难免会适得其反。那么在生活中,孩子的童年被过度干预还会产生那些影响呢?

▍过度干预孩子的童年还会产生那些影响呢?

一、产生叛逆心理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很多父母常常打着“为你好”的借口,过度干预孩子的健康成长,但在孩子眼中父母可能是自私的,没有真正考虑到孩子的感受。并且随着父母的干预增强,会导致孩子觉得失去自由,从而产生叛逆的心理,那么孩子为什么越长大越容易叛逆呢?其实这和孩子的成长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小孩子一开始是没有意识判断能力的,并没有形成自己的一套价值观,等到孩子进入校园生活后,迈进了更大的圈子,在不同人群中意识发生交流、碰撞,最终产生了属于自己的“火花”,这时候他们就渐渐产生了独立的价值观,对不同事物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看法与观点,他们对生活上独立自主的愿望也会越来越强烈,这时候父母过度干预他们的生活他们会非常抵制并且喜欢唱反调。

二、导致孩子身心不堪重负

在生活中,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特别是对很多学生来说,在学校不仅有众多的作业,回家可能还有兴趣班、辅导班等等,而大多数父母只关注孩子的成绩与鞭策孩子,稍不满意还会加以指责,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与想法不闻不问,这也间接导致有些孩子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据相关数据显示,青少年中约有10%的人患有抑郁症,约有15%~50%的人发生过自残行为,目前自杀已成了14~28岁青少年的第二大死因。在这些不幸的家庭中无一例外都是家长对孩子有着极强的干预,他们喜欢把孩子培养成自己心中最完美的样子,让孩子去实现自己曾经留下的遗憾,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承受这些高压高强度的任务,或许有些人能坚持下去,但可能也让家庭与孩子的关系变得紧张。

三、导致孩子没有主见

在孩子的成长中,过度的干预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影响着孩子的思想,有些孩子会越来越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学会隐藏自己的真实感受,这些人一般会变得没有主见,而且永远活在别人的影子下。那么孩子没主见的主要原因什么呢?其实可能是以下几点。①、被父母“支配”成长:这类父母往往要求孩子遵循他们制定的方向发展,不管孩子适不适合,生活与学习上全部由父母私自做主,孩子在长期的压迫下很容易失去主见;②、父母的严厉教育:在父母的严厉教育下,孩子担惊受怕,生活与学习上不敢随便与父母沟通或私自做主;③、教育形式不对:很多父母受到错误观念的影响,在家中比较强势,不管对与错,总喜欢否定别人的意见,渐渐导致孩子不愿做不必要的反驳,妥协于父母。

▍总结

总而言之,小孩子既不能放任不管,又不能过度干预与急于求成,应该多给他们一点时间,先让他们学会走路,再学会奔跑。每个人身上都有属于自己的闪光点,不应为了所谓的“成绩”争得遍体鳞伤,我们要先承认孩子存在差异性,而不是一味地去比较,模仿,与其想着怎么超越别人,还不如先找出自己的缺点,让自己的“现在”“曾经”相比,看自己是否进步了。对于家庭来说,学会沟通也非常重要。父母与孩子应该站在平等的地位上交流,而不是处于父母负责怎么说,孩子负责怎么做的尴尬关系,否则任由父母强势,对孩子缺少陪伴、耐心及肯定,未必能真正培养出好孩子。

这里是平淡平奇,在这里你能发现最实用、最有意义的育儿知识,如果你觉得小编讲的不错,可以点赞、分享给更多的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