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被“鸡娃圈”淘汰的北大学霸

这两天,一个吐槽视频火了。

父亲对女儿的吐槽。

北大教授丁延庆吐槽自己女儿太学渣:“我教孩子逆天改命,她却教我学会认命”。

一句话概括这件事就是:

“我是学霸,女儿却是学渣”

短短两句吐槽,怎么就突然爆火?

评论区里,第一、第二热评也许给出了答案。

是苦“学霸父母”久已?还是“学渣孩子”找到了共情?

01

“我是神童,但女儿是学渣”

丁教授确实名副其实的学霸。

小时候就是“神童”,6岁就能背下整本新华字典。

我们用新华字典翻页查字时,人家已经用上了“大脑检索”。

北大本科,后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深造,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再回到北大工作,现任北大博导、副教授。

他的夫人,也同样是北大毕业的高材生。

俩夫妻妥妥的高知家庭,然而女儿却完美避开了他们的学霸基因。

给读小学的女儿辅导作业,丁教授的心路历程,和岳云鹏的崩溃不相上下。

从细心讲解到耐心耗尽,由痛心疾首和怀疑人生。

在视频末尾,面对“学渣”女儿,丁教授苦笑着表示认命:“你感慨,这就是天道没办法,你不能接受怎么样?她就这样”。

在另一个标题为“可以接受自己的孩子平庸吗”的视频里,丁教授坦然地说:“可以接受,而且必须接受”。

无论父母多么优秀,有一点必须认清:大部分孩子大概率上都是普通人。

早点接受这个现实,对于父母和孩子来说都好。

有调查数据表明,大多孩子在未来大概率都不如父母。

不说普通人,富二代、星二代们也确实少有在各自领域成就超过父母的。

其中的玄学还是科学定律,我们就不在此深究了。

我更好奇,“不如”的比较标准是哪里得出的?

人是个多维度复杂的体系,只凭学历和成绩,甚至不是学习能力,来定义学霸和学渣。

这个标准本身就有问题。

学历高和智商不划等号,成绩差也不代表能力差。

6岁能背诵新华字典的人眼里,就算能背半本也是“学渣”。

如果只有考好分数才算是好孩子,当千篇一律的“祖国花朵们”,那花园该多无趣啊。

02

强拗龙凤的病

解药是接受普通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

所以按理说,学霸的后代,也应该是学霸。

以为丁教授是罕见的反例,结果网上一搜,这样“不搭”的家庭组合一抓一大把。

听起来违背遗传学的理论,却成了不少父母的共同之痛。

有教高职称的父亲,却每逢考试都倒数的女儿。

有被授予优秀教师的妈妈,但算出2-3=5的儿子。

有夫妻俩硕博毕业,不是清华就是哈佛,结果女儿年年倒数第一。

有初中就拿过全国物理竞赛大奖的父亲,但从初中到高中,物理就没及格过的儿子。

学习成绩这件事,真的和遗传没有关系,比不上父母也是大概率事情。

曹操有25个儿子,在外人看来,不乏个中翘楚。

曹植善诗词歌赋、曹彰能征善战、曹丕能文能武。

结果曹操最喜欢“别人家的孩子”孙权,不吝夸赞:“生子当如孙仲谋”。

但曹操再怎么努力,也没办法生出一个孙权来。

发现了吗?

优秀与否的标准,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角度的不同而流动的。

父母眼里成绩不好,甚至丢人的“笨孩子”,在其他领域里,或许孩子们也是“人中龙凤”。

视频里,丁教授是笑着吐槽的。

关于对学习的不来电,父母的耐心说教在女儿眼里成了“好烦”。

丁教授没有生气,反而虚心接受“丁好烦”这个花名,甚至觉得女儿这样的举动很顽皮,但更可爱。

能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并且接受孩子的普通。

虽吐槽,但也能看到孩子其他方面的优点并真诚夸赞。

作为父亲,丁教授是温柔且理性的。

可这样坦然的父母,现实里还是极少数。

有多少家长从始而终都相信着,无论什么样特质的孩子,只要砸钱补课打鸡血,就能培养出天才儿童?

前段时间,《小舍得》的窒息,至今未散尽。

剧中宋佳饰演的妈妈南俪,一开始实施“素鸡”教育。

“鸡娃”大军分两种,素鸡和荤鸡。

荤鸡是各种上辅导班奥数班、无时无刻的卷,素鸡就是素质教育,对孩子进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南俪信奉快乐教育,女儿欢欢喜欢唱歌和主持,就给她报了兴趣班而不是辅导班。

考不及格回家,不但不会被骂,而是全家人安慰。

可在一次次与其他孩子的成绩对比下,她的心态也崩了。

自己和丈夫都是名校高材生,结果女儿的成绩却次次垫底。

她吞不下这口气,从实施快乐教育到也走进了“鸡娃大军”。

辅导作业把女儿骂到哭、考得好就一口一个宝贝、女儿考差了她就阴阳怪气。

最后逼得女儿哭着离家出走:“你根本不爱我……你总说是为我好,可我就喜欢唱歌跳舞,不喜欢奥数。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孩儿,可你就不要普通的女儿,你就是想要一个学习好的女儿。”

更多的是,自己未能飞上枝头的父母,却逼着孩子成为人中龙凤。

蒋欣饰演的另一位妈妈田雨岚,简直是“鸡娃”大军的扛旗大将。

田雨岚出身和学历都不佳,妈妈是小三上位,自己毕业三本院校,“巨婴”丈夫也没什么能力。

她把所有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盼着他能成为精英学霸,过“人上人”的生活。

儿子颜子悠,从小就上好几个辅导班,课内和课外作业多得做不完。

妈妈田雨岚逼着孩子所有休息时间只能用来学习,就连唯一的爱好踢足球也禁止掉。

颜子悠很争气总得第一,田雨岚在餐桌上的炫耀也春风满面。

但重压之下,颜子悠终于崩溃,患上了抑郁。

有人说,世界上有三种笨鸟:

第一种是笨鸟先飞。第二种是笨,嫌累懒得飞。第三种是自己笨,还懒得飞,于是就下个蛋孵出孩子,然后逼着孩子带自己飞。

生养孩子,不应该带有功利的目的。

焦虑的父母,养不出想象中优秀的孩子。

而孩子的成功与否,更不应该简单粗暴地用成绩衡量。

人生有三大难题:接受自己普通,接受父母普通,以及接受自己的孩子普通。

无论愿不愿意承认,大部分人都注定平凡。

承认自己平凡,接受自己的孩子在未来大概率是个普通人,不代表失败。

让孩子在流水线上成为最完美的那个,也并不为成功。

《小舍得》中,颜子悠在家长会上哭着说:“我妈妈爱的不是我,而是考满分的我”。

在妈妈田雨岚眼中成绩好又听话的儿子,在外人眼里拥有品学兼优学霸儿子的田雨岚,

谁是成功的哪一个呢?

03

这是最好的时代

千篇一律多无趣

台剧《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第六集《茉莉的最后一天》。

中学生茉莉,她的妈妈是留美硕士也是学校主任,好强又好面子。

姐姐茉莉成绩很好很优秀,但妹妹成绩很差。

每次妹妹不想学习,妈妈就歇斯底里。

后来茉莉自杀死了。

茉莉的妈妈始终想不通——那么优秀的女儿,明明有大好前程的女儿,怎么就这样跳下去了?

后来在不断回忆和拼凑中,才惊醒杀死女儿的是自己。

女儿小时候说想当收银员,她骂他没出息。

考好了没有夸奖,只有打压和否定,考差了更是打骂和失望。

她满眼只看到女儿的分数,却看不清爱孩子的方式不是“满嘴是爱,却面目狰狞”。

知乎上有个问题:什么是成功,你的成功标准是什么?

一个简单且朴素的答案得到最多赞同:“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能只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都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但归根结底,是最好的时代。

成功的定义,不再被扁平局限于学历和金钱、财富和权力。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不再被作为人生唯一的评判标准。

成功不是能到达什么样的高度,而是在这个攀爬的过程中,收获了什么样的能力。

一个人的灵魂和信念,更重要。

有无热爱并坚持的事物,有无坚韧的信念,有无拥有自信和快乐。

不断打鸡血,让孩子挤身精英才干人中龙凤,但同时承担失去独立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找不到自己是谁的风险,真的是家长们想要的吗?

教育家蒙特梭利说,婴儿生下来并不是一张白纸,每个生命在形成的时候,就已经具有了属于他自己的精神胚胎。

放下完美小孩,完美父母的心理包袱。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拥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比试卷上的分数更重要。

顺应每个孩子不同的特质,鼓励并帮助他们找到各自的热爱和信念。

与其让孩子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不如让他站在擅长的跑道上。

让孩子如他所是,而不是如我所愿。

不然,在跑道上用千篇一律的姿势赛跑,多无聊呀。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