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写给所有莘莘学子和父母的文章。
今天是高考的第一天,据悉,今年全国依然有上千万的高考学子报考。对他们而言,很大程度上,这是他们面临的第一个改变他们人生重大轨迹的选择。对父母来说,孩子们的这场高考成绩,也决定了他们未来踏入社会后的第一个起步台阶。
高考,依然是我们改变命运的不二法门。
我们要改变命运,而不是创造对立
前几天,衡水中学高三学生张某某因为说了一句话,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他在演讲中说:“我就是一只来自乡下的土猪,也要立志,去拱大城市的白菜。”
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人质疑他内心阴暗、有人嘲笑他面目扭曲,还有人从他出发,抨击整个衡水中学。
罗sir看了他十分钟左右的完整演讲。我从他的演讲中,看见了很多人的身影,也包括了曾经的自己。
的确,在经济飞速发展之下,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出身于乡村的孩子,如同当年的我一样,来到大城市读书一定会面对各种各样的不自信,以及对于未来的彷徨和迷茫。
但这种彷徨和迷茫,真的有必要把“城市”和“农村”之间对立起来吗?自诩为“乡下的土猪”,这是不是本身就是一种不自信呢?
我承认,对一个来自乡下的高三孩子来说,未来之路何其艰辛漫长,在这十几年的学习生涯中,无时不刻不在接受外界对你的影响,鞭挞、激励。
父母们恨不得在后面推着你跑,老师们恨不得在前面拉着你跑,深怕你落后于城市里的孩子。
但在高考这件事上,我们就非得要陷入“囚徒困境”中吗?就必然会有一方是被名校录取,有一方是被普通高校录取吗?
在我看来,非也。
高考还没有内卷。抱着“宁做鸡头,不做凤尾”想法的学生,也未必真的能够明白其中的优势。
我这么说,不是说考上985考上211不好,我想表达的是,对于一个“做了凤尾”的学生来说,也许并没有“做鸡头”要来得更好。
前几天我正好在听周轶君的节目《你好,童年》。其中就谈到了教育的区别和差异化。
对于大部分来自乡下的孩子来说,教育的目的是改变他们的命运,给自己和后代创造一个更好的条件。
但对于城市里的孩子来说,可能他们的命运已经不错了,父母都是高薪或者外企工作者,有着不错的家庭背景,那么城市里的孩子追求的是什么?他们更多地追求的是自我,是以兴趣为导向,在教育中去发现自己的“一生所爱”。
对于农村的孩子们来说,可能出发点都各不相同。
换句话说,过去我们认为“公交车理论”是非常真实的。一辆公交车只能容纳这么多的人,你来晚了,就上不了车了。
但是,对于城市里的孩子来说,他们也许根本就不屑于上车,或者说,他们早已经出生在了车上。
从这个维度来讲,高考这件事,对于不同的阶层群体来说,可能其意义并不相同。
有的人把高考当作自己人生中目前唯一的跳板,但有的人,仅仅只是把高考当作他众多选项当中的其中一项而已。
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高考就是我们改变命运的不二法门。
你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去践行这一理念,因为相信,所以看见;而不是因为看见了,所以才相信。
你必须要成为终身学习者,而不是把高考当作制约你的枷锁
农村和城市里的孩子最大的区别在于什么?在我个人看来,可能最大的区别就是城市里的孩子是能够从学习中找到乐趣,是能够自主学习的。
但农村的孩子,大部分人都是把学习当作一种义务、一种责任、为了考试而学习。
这种区别,反倒制约了未来的职业发展天花板。
这是一个有关知识的时代,有关创造与创新的时代。如果你高考后,就自认为自己可以放下学习,苦日子熬到头了。
抱着这样的想法,在职场中你根本不可能与别人竞争。
同样的员工,别人的认知一直在进步,而你的认知还停留在几年前的高考,这么一比,如何竞争?
高考是那么的重要,重要到你能不能读大学,重要到你能不能读好大学,重要到你会认识什么样的同学,重要到你毕业后能够进什么样的公司。
但高考显然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高考后,大部分的同学都迈入了十八岁,开始成年了,开始感受这个社会的责任感和义务了,你需要去承担一些东西,并在承担的过程中,去感受痛苦与喜乐。
这才是人生。
我们终其一生都在选择,我们终其一生都在为自己的选择买单。
当我们在面临人生中无数个选择的时候,唯有知识和经验,能够帮助到我们从众多的选择中获益,而不是靠着感性,靠着盲目和直觉。
尽管我们无法保证我们每一次都选对,但我们能够保证我们每一次的决策都是真实且可靠的。
这不仅仅是事关我们的职业发展,更是事关我们一生幸福与否的关键秘钥。
对一个终身学习者而言,我们需要做的是,找到学习中的乐趣,高考也好、工作也罢,你必须愿意求真,愿意保持好奇心,才能够在往后的人生中,走得足够坚定,且不迷茫。
最后,祝所有的高考学子都能够学有所成,考进自己理想中的学校。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