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结束以后,除清华、北大外,复旦大学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登上热搜,再一次被推到风口浪尖上。
说起我国仅次于清华和北大的好大学,基本上就是浙大、复旦,上海交大等院校,特别是复旦大学,早在民国时期,也就是20世纪上半叶,复旦就已经是名扬全国的重点大学了。
进入21世纪以后,凭借出色的综合实力和优越地理位置,复旦大学更是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大量考生,并且由于招生名额较少的缘故,复旦大学每年录取分数线都居高不下,2020年在河南省理科分数线更是逼近700分,排在全国前五。
2021年的高考结束以后,复旦大学再一次登上了热搜,不过这次并不是因为出色实力,或者是学科成果,而是因为复旦大学近日发生的一起“惨案”。
复旦大学发生“惨案”,校领导“遇刺身亡”
就在1000多万高考生奋笔疾书的时候,复旦大学校园中却发生了一起严重惨案,这件事情发生在高考的第一天下午,由于时间比较特殊,高考结束以后才开始备受关注。
这件惨案基本上没有什么剧情,就是很简单的过程:复旦大学内一名姜姓老师挥刀指向王领导,一刀就结束了老领导的生命,而姜老师的职业生涯也宣告终结。
行凶的姜老师39岁,被杀的王领导49岁,之所以说是一起惨案,主要是因为这起案件中没有赢家,无论是姜老师还是王领导,都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复旦大学惨案登上热搜以后,不上网又好奇原因是什么?毕竟两个当事者一个是复旦大学老师,另一个是复旦大学领导,无论哪个看上去都是前途无量,有时为何想不开挥刀杀人呢?
“非升即走”“末位淘汰”成罪魁祸首
说起复旦大学惨案的起因,还得从学校实行的“非升即走”“末位淘汰”等考核机制说起,这是复旦大学对年轻老师实行的一系列考核,只要考核无法通过,就不能得到长期的聘用合同,意味着要是去复旦大学教师的身份。
那些在考核中被淘汰的青年教师,其实已经慢慢步入中年的行列,到了这个年龄迎来失业,怎么看都是不小的打击,而姜老师就是这样一名被辞退的“青年教师”,王领导的辞退成了压垮姜老师的最后一根稻草,于是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严格来说,无论是被刺杀身亡的王领导,还是因行凶毁掉自己职业生涯的姜老师,都是“受害者”,如果非要从哪个方面来找原因的话,一切确实都是由考核制度引起的。
国内很多知名院校中,都在实行“末位淘汰”制度
人人都以为教师是一份铁饭碗工作,大学教师更是高薪资好待遇的铁饭碗,但事实上国内很多大学,特别是知名大学,教师们的工作并不如想象中那么铁,大家都在实行末位淘汰制度。
实行末位淘汰的初衷,主要是为了起到一定的鞭策作用,鼓励青年教师积极上进,同时也打击教师群体中的得过且过心理,作为高等教育学府,大学对老师的要求更高,不仅要进行授课和学生教育,还有一定的学术研究,科研项目需要完成。
为了更好地促进培养学生,高校学术研究,以及本着对学生更加负责的心理,很多高校迫于无奈之下才实行的末位淘汰制,这一制度存在确实带来了很多积极影响,也打击到了教师群体中的得过且过现象,但末位淘汰制度并非只有优势,也存在着一定的劣势。
关于末位淘汰制度,人们的态度褒贬不一
以上提到的都属于末位淘汰制度的积极影响,但对于末位淘汰制度,依然有很多人表示不支持,主要原因是这些人看到了末位淘汰制度的劣势和不利影响。
容易引起不良竞争
虽说没被淘汰的本意是为了提高教育质量,让青年教师们更加积极向上的对待生活和工作,但凡事都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公平,即使没被淘汰有一定的考核制度,但在制度之下也很容易引起教师群体中的不良竞争,比如复旦大学近日发生的惨案,就是末位淘汰制度的不利影响。
考核标准过于“严苛”
在末位淘汰制度下,即使青年教师们全都认真努力对待工作,也总有一个人会被淘汰,因为总会有人排在末位;而且相较于其他考核,末位淘汰制度考核时期较长,可以达到3~5年左右,这短短的几年,可能是青年教师们职业生涯中仅有的黄金期。
如果3~5年之后被淘汰,以后的就业之路将会更加困难,姜老师可能就是想到这一点,于是才挥刀刺杀王领导。#教育原创星选榜#
今日话题:你支持末位淘汰制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