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很大,有时候想要见的人隔着天长地远难以相见;但有时,世界也很小,出人意料的就能在异国他乡碰到多年未见的故交。
张湛和尹希就是这样的一对好友。两位天才,同一年进入中科大少年班,在少年班结识、形影不离,而后各奔东西。
然而命运似乎特别眷顾这对好友,多年后,双方共同在哈佛大学学习、任教,命运让他们再次重逢。
而此时的他们也都已经功成名就,走到了各自事业的巅峰,究竟是怎样的缘分让俩人重逢?
同桌之情
1996年,中科大少年班开学,又一年的新生入学,张湛和尹希成为班上一群普通又不普通的人。
在学校随机安排下,两人成为同桌,这成为两人一切关系的开始。随后,聊着聊着,处着处着,俩人都发现对方真的是太合拍了。
首先,俩人都热爱学习,这是一定的,中科大少年班的天才,很难有不爱学习的,同时还是班上公认的学霸。老师上课提问,回答最积极的也是这两位。
而且,不止课上,下课也一样,课后双方都爱去图书馆自习室学习。也正是因此,双方时常共同探讨沟通问题,共同进步,友谊日益增进,时常形影不离,焦不离孟。
然而,少年班毕业在即,双方却有着不同的计划与梦想,张湛去到了北京大学就读化学,而尹希则继续留在中科大攻读物理,形影不离的俩人就此分道扬镳,各奔东西。
在北大的张湛
张湛虽然是一名理科生,但却有着浪漫的细胞,从他选择化学也可以看出,化学是理科中的文科,需要真的有兴趣爱好才能学好的科目。
而张湛作为少年班的天才,14岁就考上北大的人,当然实力不俗,很快就把化学领域研究的通通透透,连老师对他大加赞赏。
但浪漫的张湛可不是化学就能关住的人,大学里,同学们形容张湛是搞音乐的高晓松与歌手老狼的结合体,身上有着文学的才华与浪漫。
没想到的是,张湛真的开始了自己的语言文学之路。按理,张湛在大学攻读化学专业,并且还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未来可预见会成为化学领域专家教授,但出人意料的是,张湛居然在这个时候重新选择了研究梵语。
梵语,印度的古典语言,是佛经中主要用语,也曾经因国学大师季羡林的研究而在国内广为人知,而季羡林先生也是北大终身教授,张湛的选择与季羡林先生有无关系,不得而知。但从一个有广阔前途的化学专业转向非常冷门的梵语专业,不得不说这真的是真爱了。
而张湛给出的回答也确实如此,他认为,梵语是一门可以了解古代中东文明,沟通历史悲喜的语言,能够穿越千年与古人对话,在他看来,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聪明的人往往更会跟随自己的内心,执着地追逐自己的理想,一个人认定一件事情,那么前方的困难都不再是阻碍。
虽然对梵语来说,张湛完全是新人,毫无认知,但他克服了前期的各种困难,不断学习研究,到大学毕业读研时已经能非常熟练地掌握梵语了。
在掌握了梵语之后,一个偶然的机会,张湛开始研究阗语,而阗语的研究也让他真正在全球学术界知名。
当时,国内考古学家发掘了一封1000多年前的阗语书信,然而,在国内甚至放眼全球,居然没有一个人能解读出书信中的文字,这激发了张湛的研究兴趣。
阗语同梵语一样,是千年前的文字,早已消逝在历史长河中,是曾经古丝绸之路上阗国使用的语言。
汉朝时,阗国曾经是西域都护府安西四镇之一,也就是在今天的新疆和田、于田等区域附近,但后来随着阗国的灭亡,到宋朝时几乎都没有人再使用这门语言了,可想而知研究的难度。
但张湛硬是凭借着自己对语言的悟性与执着,把这块难啃的硬骨头啃了下来。
甚至为了研究阗语,他还专门相关国家的语言,把波斯语、古伊朗语、德语、日语、英语等十多种语言研究了个遍,就为了能给研究阗语打下好的基础。
短时间内掌握这么多的语言,不得不说真的是个牛人。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张湛终于解开了阗语千年来的面纱,将他带到大众、学术界的面前,也成功将考古学家发掘的书信破译,自此,声明大噪。
而他,也凭借在阗语的成就成功申请到了哈佛大学的博士,而此时的尹希又在哪里呢?
学物理的尹希
与张湛不同,尹希以爱因斯坦为偶像,自始至终都对物理学保持着浓厚的兴趣,而他对此也非常努力,在大学期间废寝忘食地学习物理,学校图书馆里他是常客,无时无刻不再学习,别人偷懒时他学习,别人串门时他学习。
于是,在2001年,尹希就凭着自身的天赋与才能被哈佛大学录取,攻读物理学专业,2006年就获得了哈佛博士学位,2008年就被聘为哈佛的副教授。
哈佛重逢
没想到分隔多年,一对好友最终在哈佛得以相聚。去哈佛读博的张湛与在哈佛多年的尹希相遇,双方再次聚首,共同努力,在哈佛闯下了自己的一片天。
张湛凭借阗语文明学术圈,也顺利成为哈佛教授;尹希也从副教授很快晋升为教授,双方都在哈佛达到了事业上的巅峰。
小结: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与追求,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不容易,能与自己的好朋友共同实现理想且还能在异国他乡再续前缘更加不容易。
人生有一知己足矣,能与知己共同工作、进步更是三生有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