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院校

想说爱你不容易——专业型硕士的科研之路

今天值夜班,回首这三年来的科研之路,总想写点什么,那就写到哪里算哪里吧。

3 年前,一志愿面试被刷,面临调剂。因为本科有过科研相关经历,如果愿意选择学硕的话,还是有很多大牛导师愿意选择的。但是考虑到我们学校的学硕没有 3 分的 SCI 文章不能毕业,同时为了能拿到规培证,我还是选择了专硕,选择了现在的导师。不过听说,好多导师会把专硕当学硕用,我也不例外,由此,我就开始了我悲催的科研之路。今天,与大家分享一下在这期间我的得与失。研一:浑浑噩噩以致不知方向不同于学硕 9 月份入学,还能享受到一个幸福的暑假(当然,也有不少同学很早来实验室帮忙的)。我们专硕 7 月底就来学校了。刚好那时处在暑假,科里特别多小朋友做手术,医院从「 1 个月归档病历」改成了「3 天过期」,所以,迎接我的就是 168 份待归档的病历。带我的师姐没过两周,就请了一周的学习假,于是,我崩溃了。大概过了 3、4 个月,老板也终于骂我骂的少了,他也出国学习去了。他回来的时候,是第二年春节了,这期间我一篇文献也没有看过。2019 年 3 月,他给了我一篇他之前会议上写了摘要投稿的文章,要我补充数据改成文章,我很高兴,感觉老师终于交给我了一项神圣的任务。利用一个月的时间随访病人,完成文章。其实那时候通过查阅文献,我感觉这个 Idea 略为陈旧,不是很好发;而且我们医院缺乏这些术式的一些相关指标测量的设备,这是硬伤。但是,之前的半年老板给我的感觉就是爱答不理,而且还说这篇文章可以按照中华系列文章的标准投。所以,当时的我也没敢提出自己的这些看法。结果,前后投了 8 家杂志,到现在要毕业了也没有投出去。这是我第一次失败的研究生科研经历。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老板为什么要给自己这样的思路,很可能因为他已经很久没看文献了。所以,一定要自己慎重思考,对研究的可行性进行探究。有自己的看法,一定要讲出来。如果老板好沟通,其实可以大方跟他讲,不行的话采取迂回战术,也是可以的。主要那时候的我,还是胆子太小了。5 月的时候,老板跟我说要写开题报告了,给我定的题目是关于影像学对疾病的分期,我认真地写了一本厚厚的开题报告书。然而,一直到 9 月份,我都只能陆陆续续地在推进这件事,一直没有太大的进展。因为这个影像学资料需要找影像科合作,但双方的合作一直不能达成。老板不愿意带别的科的导师通讯,还有一些难以明确的东西都没有办法界定清楚。那段时间,还碰上了执业医师考试,科里又陷入了忙季——我的课题又陷入了困局。科里的主治们对你的课题完全不感兴趣,他们只想着手术、绩效,至于带教,只有几个师兄师姐做的好一些。这时候,我已经研二了。上头学硕师姐的课题进展缓慢,我怕自己也和她一样,让老板失望。我也急了。研二:疫情在家到拼死拼活毕业课题的困局一直没有因为我和影像科小伙伴的努力而好转,临床工作还是一样的繁忙。科里会给每个专业型硕士半年的时间出去脱产做实验,像有些检验科的小伙伴,就是上午上班,下午做实验。我等呀等,也没等到老板跟我说:小张,你要什么时候出去做实验哦?于是和排班的医疗秘书争取,1 月份终于脱产了,其实那时候,我还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课题。这时候,我做了我研究生生涯中第一个比较正确的决定。老板觉得我空了,就让我顺便完成一个因子的免疫组化实验,其实,那时候,我连这个因子是个啥都不知道。但是,我知道我先前那个临床课题肯定是做不下去了,所以,顺势和老板提出:我不想做之前那个临床课题了,我觉得您这个因子大有可为!总算是学会了成年人的一点小伎俩——画饼。老板很高兴,答应了!但是实验材料啥也没有,抗体也没买,切片也没有!于是,1 月份大部分时间我都在等待。等待的过程中我实在是受不了,靠着卖掉的 12 月份演讲比赛获得的奖品,去上了某家公司举办的关于生物信息学的线下课。也算是正式开启了我科研的大门。现在想来,我就是有点孤勇。考完执业医的时候,师门教师节聚餐。老板流露出了我之前考执业医师笔试的时候,那副着急拼命不得体的样子他很嫌弃的意思。我那时候心里有点难受但是没有表达出来。师姐说她不管做什么都对自己很有自信,可能我不是白富美,我做什么都做不到那副笃定的样子。世人可能现在都爱那副从容不迫、轻而易举的样子,什么「不成功,就回家继承遗产」这种,而我只能什么都要费尽心思,拼命孤注一掷地去努力。

扯远了,1 月刚开启的希望大门,疫情就给我关上了,实验戛然而止。但是脱离了临床在家,我又做了第二个研究生生涯中比较正确的决定——在家写起了临床文章。吸取了上一篇文章的经验,我浏览期刊总结发文章的特点,想了一个 Idea 找了师妹一起录数据,3 月份终于完稿了一篇文章并投稿。而且也在某乎上和大家分享经验贴,刚刚看了眼,少少的一千五粉丝,但是和他们沟通、总结经验的过程,真的很愉快。事情仿佛就顺利起来,5 月返校,继续实验,学硕师姐毕业,我面临无人带我的窘况。专业型硕士不同于学术型硕士,学硕更多靠师兄师姐的传帮带。没有一丁点实验基础的我就这么上路了。你问我抗体有哪几家牌子好用呀?你问我细胞要怎么养呀?不知道,不知道,不知道……丁香园、各种论坛,经销商、常跑实验室的试剂商,都成为了我学习的对象。细胞污染的时候,我彻夜失眠,觉得自己完了。免疫印迹跑不出来时,天天守在实验室看别人怎么操作。好多别人觉得是常识的东西,于我都需要努力学习。轻微社恐的我,那几个月积极地和实验室的大家打招呼。有同学招呼我去看实验,我总是提前预习内容并早早在实验室等候,怕他们觉得我太麻烦下次就不叫我了。实验有时候做不出来,就会想,我要是 XXX 就好了呀。万幸的是,在这条路上走了两个月,我也遇到一些好心的朋友们,他们教会我很多。但我又帮不上他们什么,只能有时候帮他们细胞换液或者做点其他小事。那段时间不同于临床,又辛苦又快乐。实验虽然失败了很多次,但是总体比较顺利。我也逐渐放下心来,觉得毕业三万字的论文终于有点素材了。写致谢的时候,我眼泪直流,希望那些帮过我的人都能宏图大展、平安喜乐。研三:回首往事选择就业恍恍惚惚实验就做到了 2020 年 12 月,伟大的祖国把疫情控制得更好了,新的师弟师妹也来了,文章也投出去了。我也在 2021 年年初回到了临床。专业型硕士想要做点科研本来就很难,虽然我也不乏几篇 SCI 傍身的同学。大部分时候我们受制于临床。特别术科的老板们,迷于手术、家庭和事业,往往只看中结果,对于我们读研过程中的问题很多无暇顾及。甚至有时候激情画饼。所以,能顺利毕业的专硕就已经很棒了。我自己后半程还能发力,也是得益于我本科时候有点科研经验,性格外向,执行力强,总能遇到愿意帮助我的贵人指点我,又或者说骨子里的那么一点儿孤勇。如果想做科研的专硕们,就要自己多多加油了!

但是回首这三年,即将毕业,这三年就像梦一样我仍是觉得身心俱疲,并感谢自己选择了专业型硕士这条路,科研这块饼不是我能嚼得动的。我有时候也会去羡慕那些看起来取得成绩比我容易的朋友们(可能他们背后的眼泪,只有他们自己知道)。我仍然感谢这段时间的科研训练。我从第一篇文章中得到的寻找合适的临床数据,通过建立模型说明结论的方法;以及从基础实验中对常见的实验方法,对新实验技术的学习和快速理解,都是我难得的宝贵财富。我也将运用到我未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去。就像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写的那样——我仍愿意深深地扎入生活,吮尽生活的骨髓,过得扎实,简单。以上。——2021 年 5 月 22 日 门诊值班室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