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关于学术界“非升即走”“终身教职”的讨论始终未停歇。各国高校持续扩招的后果似乎正逐渐显现出来。经合组织(OECD)在日前发表的一份报告显示,学术界内卷如此严重的根源在于,终身教职的严重供不应求。
该报告对各国的初级科学家(我国称“青椒”)进行了两年的跟踪调查。报告发现,自2003年以来,美国每年授予的博士学位数量增长了37%,加剧了学术研究职位的竞争。同样,芬兰的博士后研究人员数量在过去十年中增加了近150%。在法国,获得博士学位的比率大约是大学和公共部门研究机构新工作岗位出现率的十倍。
OECD专家组的一位联合主席迪亚布(RoseanneDiab)表示,世界各地的博士生和博士后的经历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学术界长期工作岗位短缺的情况几乎是普遍存在的。“关键问题是终身学术职位的数量与博士后研究人员数量的增长速度不同。”
在学术人才大量投入社会的同时,高校与研究机构似乎并没有准备好迎接他们。瑞士大学有80%的科研人员签订的是短期合同。
矛盾的是,尽管终身教职已经明显地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各大高校在培养研究型人才时,仍然以“进入学术界”为目标。在荷兰,69%的博士在学术界以外工作,但13%的当前博士生认为为非学术工作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针对报告的这一发现,OECD专家组的另一位联合主席桑·梅林德斯(LuisSanz-Menéndez)认为,高校应考虑为博士后提供专业的职业发展服务,以帮助他们获得基础研究以外的技能。报告还说,每个经合组织成员国都应该有自己的“研究人员发展框架”,以帮助实现为科学家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的目标,无论是在学术界、工业界、政府还是非营利组织。
桑·梅林德斯指出,一些国家历来不愿意鼓励他们的顶尖初级科学家从事工业或政府工作。“他们试图留住学术界的所有人才,”他说,这对学术体系有好处,但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科学对社会的许多贡献的价值。
由于所受培训和社会需求不匹配的原因,不少离开学术界的博士实际上是“大材小用”了。另一份在2018-2019年进行的研究对比了比利时的2000多名博士,发现只有35%的非学术界工作人员拥有需要博士学位的工作。近四分之一的受雇于学术界以外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的工作甚至与他们的研究领域无关。
就业不稳定是世界各国的学术人员都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而盲目增加研究拨款实际上对解决问题根本无济于事,反而更加加剧了机构盲目扩招的可能。经合组织希望这份报告能够引起各国对该问题的重视,切勿让寒窗苦读多年的人才“学无所用”。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