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大类招生VS辅修/双学位, 让你的大学多一条路, 鱼和熊掌可以兼得

高考报志愿是件技术活,要从几百个专业中挑选出一个,不仅体现着学生对未来职业发展的嗅觉,也是对个人兴趣学习的进一步考验。

当然,高考报志愿并不可能达到一个完美的结果,那么对于那些不如意的地方,我们又该如何从容应对呢?

其实,事情并没你想的那样糟糕,做好这些应对措施,你的人生将会开辟出一条新路。

大类招生VS辅修/双学位,让你的大学路多一条路,鱼和熊掌可以兼得

NO.1报志愿选专业迷茫又困惑,大类招生是最佳选择

很多学生在报志愿的时候都很迷茫,面对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专业,真的不知道该如何抉择。

就像有人说:计算机专业就是网吧网管,土木工程就是搬砖的,园林设计就是修草坪的,酒店管理专业就是服务员……

事实上,这些比喻都过于夸张,之所以被调侃的这样,也是因为绝大多数人对这些专业不了解,才会有了这样的理解。

为了缓解考生对专业性的误解,我国就有了「大类招生」这一教育策略,从而让学生少走弯路,做到真正的了解之后再步入这一行。

▷何为大类招生,其优势又在哪里?

大类招生简单的说就是讲相类似或相关专业的划为同一大类,考生报志愿的时候只需选择该大类。

比如:工商管理类就包括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工商管理等专业,至于分流到什么专业那是一两年之后的事情,这样大大减少考生报志愿的盲目性。

按照大类招生进入学校后,学校根据所选大类课程会进行为其1-2年的专业基础课,也就是说这些知识点对于该大类任何一专业课都适用,待到大三时再根据个人成绩在进行分流划分专业。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喜好和兴趣,然后也对各专业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这样的学习模式之下不仅有利于国家培养和发展人才,也给了考生一个适应的缓冲期,知道自己更适合学习哪门课程。

对于报专业举棋不定的考生来说,大类招生是最佳的选择,毕竟小专业不好选大方向还是比较好定位的。

目前,在我国的“双一流”高校中,有一多半高校已经实行了该招生模式,对于考生来说这条路的诞生,着实解决了“选择恐惧症”这一难题。

▷大类招生分流专业看成绩,不是你想学什么专业就能学

大类招生固然有自己的优势也有劣势,虽说一两年之后专业遵循学生自己的意愿,但是却有一个硬性条件那就是成绩。

成绩好自然能被分流到一个喜欢且热门的专业,成绩差的就不会那么理想了,那么想要在千军万马的队伍中立下战功,努力学习必然是唯一的途径。

NO.2辅修/双学位让你拥有另一张王牌,鱼和熊掌同时兼得不是梦

所谓双学位就是在大学期间,能够同时对两个专业进行系统的学习,并修满两个专业课程,从而完成两个专业的毕业考试设计,那么毕业后也就可以拥有双学位证书。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专业都提供辅修或者双学位课程,具体相关要求还要参考各大院校的规定。

一般来说,最为常见的辅修专业有外语、会计、法学、管理学等,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想要辅修其他专业获得双学位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毕竟每个专业学习内容都不一样,在课程紧张的情况下还是需要很大毅力。

建议想要辅修/双学位的学生,最好选择与自己主修相关的专业,这样能快速地入门不至于那么吃力。

▷想要辅修/双学位这几点一定要注意,别因小失大

要有毅力还要能承受压力:辅修双学位是一件极其漫长且需要毅力的事情,这样就需要占用休息时间,把别人一学期的东西进行学习,压力和难度可想而知,有这个想法的同学要有个心理准备,别因此让自己承受巨大的学习压力而苦不堪言。

不能影响到主专业的学习:如果能用自己休息的时间来充实自己,那么选择辅修/双学位绝对是不错的选择,但是要考虑自己的能力是否有足够的精力来面对。如果没有,那么做这件事的意义就不复存在,不仅会影响到本专业的学习,还会因为焦虑让自己厌恶学习,到时候就得不偿失了。

会耽误毕业实习或者考研:对于普通学生来说一个毕业设计都应接不暇,辅修更是让人压力山大,尤其对于日后有考研打算的学生来说会占用大量时间,那么必然会影响到考研期间的复习。其次,毕业实习期也不再像上学那么轻松,加班更是常有的事,一定要量力而行。

纵使鱼和熊掌全都可以收入囊中,其中的风险也要考虑在内

无论是报考大类招生还是辅修/双学位,都是具有一定的风险,就拿大类统招来说必然会造成热门专业扎堆现象,会造成“冷门专业”和“热门专业”不均衡的情况。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学校通常都会采用排名成绩来进行分流,这样就会造成在专业分流的时候难以选到目标专业。

这种情况的风险系数还是很大的,毕竟如果自己真被分流到“冷门专业”中,不仅降低自己的学习热情,也会让未来就业充满坎坷。

辅修/双学位压力也不容小视,毕竟双学位证书也不是那么好拿的。

纵观其下,虽然多一条出路但是也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凡事都要考虑好其中的利弊,这样才能让未来的路走得更踏实。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