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昌俊
张朝钻车底排查汽车故障、拆装发动机、四轮定位……这些在汽车维修店常见的操作,大多由男师傅“包揽”。而在深圳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女“学霸”古慧晶,不仅每天都和这些操作打交道,还刷新了全校纪录。今年4月,17岁的她更在广东省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大赛汽车机电维修赛项目夺得一等奖,成为全省第一个参加此类赛事并夺冠的女生。
这条新闻火起来,并不让人意外。“汽修女孩”标签与汽修行业长期以来由男性主导的格局所形成的反差感,正是当前不少“爆款”新闻的一个重要特征。并且,这种反差感在此事中还经由多个细节和背景放大。比如,女孩清秀的容貌,据说平时“爱看书爱影”,同时,又来自深圳,这些都进一步突破了社会对于汽修职业以及职业性别分工的刻板认知。
不过,同样是因职业性别反差收获关注,古慧晶与此前走红的香港“美女搬运工”,卡车女司机等,又有着明显区别。因为其职校生的身份和走红的时间,与近期高考志愿填报的背景非常吻合,由此似乎就陡增了某种教育引导意义。有分析就认为,这是在给职业教育“打call”。因为长期以来,职业教育,包括汽修行业,俨然都被归到只有学业成绩差的人才被迫选择的行业之列,无形中就被贴上了“低人一等”的标签。也因此,有声音就认为古慧晶这样的典型案例,不仅受到网友关注,还引发官方媒体的报道,其中应不无给职业教育正名之意。
不能说上述判断完全是过度解读。颇为巧合的是,就在最近,已经施行20多年的职业教育法迎来大修,“中考分流”等话题也受到热议,这些或都预示着职业教育确实正在出现新的变化。而古慧晶式案例,在很大程度上契合了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她的受关注乃至受捧,客观上的确有助于增加社会对于职业教育的关注,并打消一些人的顾虑和误解,从而提升社会对于职业教育的接受程度。甚至可以预见,以后类似的“优秀”职校生案例将会得到更多的曝光。
应该承认,典型案例的引导的确有助于为职业教育的发展营造更好的环境。但是,在舆论引导强化的另一方面,中国职业教育要实现根本性突破,当此阶段更需要的恐怕还是教育投入结构的根本性优化。从很大程度上而言,缓解这种教育投入上的不足,比“中考分流”对于职业教育的刺激作用更好,也才可能真正催生更多的“汽修女孩”。
不夸张地说,“汽修女孩”有多红,当前职业教育的落寞或就有多严重。而更严重的,还有职业性别的隔离程度。职业上的性别分工,是客观存在的,也是正常的。比如,我们一提到医生、护士,多数人脑海里首先浮现的应该就是男医生、女护士的搭配;再比如,我们一提到幼儿园教师,多数人也首先想到的就是女老师,这和汽修工一般被默认为是男人的职业,其实是一样的。
不过,职业性别分工是正常的,可一旦上升到职业性别隔离的程度,就难言说是合理的了。就比如,汽修是体力活,“又脏又累”,男性的性别特点的确更有优势。但是,如果默认女性就天然不适合与机器打交道,只有男性才能吃这碗饭,这就超越合理的分工界限了。而这种刻板认知一旦强化到一定程度,就很可能构成对于就业、性别分工的一种限制和绑架。比如,像古慧晶这样的“宝藏女孩”就偏爱和车辆打交道,如果她选择汽修却要承受更大的职场压力甚至不公平的道德评判,这显然是不应该的。很多的职场歧视,包括性别歧视,其实就是这样诞生的。如“女司机”一词的污名化,就是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现象。
还要看到的是,“职业性别隔离”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不仅仅是指向女性,也可能伤及男性,甚至造成社会公共利益的损耗。比如,男性做幼师、护士,在当前仍要承受比女性大得多的压力。而男护士、男教师的稀缺,所可能带来的后果已经引发担忧。以至于部分地方的中小学教师招聘,为了对男女教师数量失衡的局面进行纠偏,宁愿选择低分的男性应聘者,也不愿录取高分女性应聘者,最终又引发了“矫枉过正”的质疑。
当然,“职业性别隔离”的形成,有些是由于行业本身的发展状况所决定的,有些则还是源自保守的性别分工观念的误导。像中小学“男教师荒”,主要与教育行业的工资待遇相对较低,以及社会对于教师职业认知偏差有关。而像“女司机”“女程序员”所遭遇的异常目光,背后就不无性别歧视的影子。因此,要化解不同行业的“职业性别隔离”现象,就必然需要找准不同的突破口。
从宏观层面来看,职业教育目前所面临的发展困境,以及部分行业所存在的“性别隔离”现象,都影响到社会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从个人层面来讲,则构成对个人自由择业、人生价值实现的阻碍。因此,像接纳“汽修女孩”那样,我们需要接纳和尊重更多敢于突破职业性别隔离的个体,也更应该为每个人的自由择业、公平就业扫清观念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