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里不起眼的小楼里住着的往往是名声如雷贯耳的大师。复旦大学“玖园”的三栋小楼大约是校园里聚集了最多大师的地方,也是留下大学最多故事的地方。
“玖园”位于国顺路650弄,曾经是复旦大学第九宿舍,凡是你能想到与复旦大学相关的大师,几乎都曾经在此居住过——翻译《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的复旦大学老校长陈望道,著名数学家苏步青、陈建功,新中国遗传学的主要奠基人谈家桢,著名政治经济学家蒋学模,《英汉大词典》主编陆谷孙等。
今天,玖园爱国主义教育建筑群正式揭幕。苏步青旧居、谈家桢(陈建功)旧居全新亮相,并且分别依托数学科学学院和生命科学学院成立了两支志愿讲解队,目前有80余名成员。
大量珍贵史料和展品多为首次展出,多维度展现大师追求真理、克难攻坚、科学报国、淡泊名利的精神与风范。
在苏步青旧居的两层小楼前,他亲手种下的一架冬瓜藤至今仍长得青翠丰茂。
“苏老不仅是严谨的数学家,也是爱写诗、爱种菜的亲切邻家爷爷。”志愿讲解员、复旦大学应用数学专业研究生杜竑翼,在准备讲解词时发现了大师在日常生活里鲜活可亲的另一面。
比如,展馆二楼展示了《苏步青业余诗词钞》。以今人的眼光看,他既是数学家,也是一位“文艺青年”。
在苏步青担任复旦大学校长期间,他提出办“能反映我国科学文化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专门人才。
“数学要有应用,应用数学要面向国民经济,要创造价值。”苏步青的价值观至今仍感染着青年一代。
苏步青与陈建功曾共同倡导开展数学讨论班,让青年教师与高年级学生定期报告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国外最新数学文献,相互质询、答辩。讨论班制度一直从浙大坚持到复旦,成为我国数学人才培养的优秀传统。
苏步青坚持“一代胜过一代”的教学理念,他说:“作为一个学科带头人,不仅要培养学生,而且要鼓励、帮助学生超过自己。”苏步青的学生一代接一代,产生了一门四院士,形成了。”苏步青的学生一代接一代,产生了一门四院士,形成了苏步青效应。
陈建功更是对研究生教育提出“老母鸡孵小鸭”的想法。因为他认为学生没有必要和老师搞同一个方向的研究。他说:“国家现在需要扁嘴巴的,我却是个尖嘴巴的,但尖嘴巴也可以孵扁嘴巴的嘛。”
陈省身为苏步青百岁寿辰题词
“作为数学专业的学生,我们要讲好苏步青先生的故事,学习他的精神,用数学服务国民经济发展。”玖园苏步青旧居志愿讲解队队员李飞虎正在学习计算数学,他对苏步青老校长景仰已久。“在缺乏动力时,是苏老‘从背榜生到头榜生’的故事激励我刻苦学习。在道路选择上,苏老“此身到老属于党”的精神在我的心中播下了信仰的种子。我希望把苏老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苏步青1931年在浙江大学的合影
苏步青出生地
苏步青1937年在浙江大学与师生合影
陈建功与苏步青在1927年的合影
“直到现在,复旦数院拔尖计划本科生、所有研究生都会定期参加讨论班。”杜竑翼与有荣焉地说,“苏老‘严师出高徒’的教学理念同样一脉相承,我每次参加讨论班前都会做很多准备,就怕讲得不好被老师们‘挂到’黑板上。”
陈建功在二楼的休息处
苏步青旧居后面的一栋小楼,就是谈家桢、陈建功先后居住过的地方。陈建功后人捐赠的躺椅和电风扇重现了当年他休息的阳台,在二楼的书房,谈家后人捐赠的书桌和藤椅再现了当年的情景。
仪式当天,三位大师家属又将一批珍贵的实物档案捐赠给复旦大学。
谈家桢(陈建功)旧居志愿讲解队队员费思琦告诉记者,“我在中学课本上就经常看到谈家桢的名字,现在有幸来到他奠基的复旦生科院读书。每当我经过生科院大楼前谈老的铜像,总会感到它双眼透出坚定的信仰与殷切的期望。我怀着对谈老的敬仰,第一时间报名了志愿讲解工作,希望能带领更多人走近他、了解他。”
对谈老来说,坚持真理、赤心报国、追求卓越,始终是他治学科研、教书育人的精神坐标。“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将谈家桢精神传承与发扬,为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民众科学素养的提高贡献力量。”她说。
修缮后的两座旧居传承苏步青、谈家桢、陈建功三位先生的精神内涵,完整还原旧居面貌,以“爱国”“科学”为主题,与以“信仰”为主题的《共产党宣言》展示馆(陈望道旧居)相呼应,共同构建成为玖园爱国主义教育建筑群,集中展现复旦人传承红色基因、追求真理、科学报国、爱国奋斗的信念信仰和价值追求,将成为上海乃至全国开展理想信念和科学人文教育的新地标。
据悉,早在陈望道旧居修缮时,复旦大学便提出打造“玖园爱国主义教育建筑群”的规划设想,计划修缮苏步青、谈家桢(陈建功)旧居。去年下半年,玖园二期工程正式启动,修缮工作陆续展开,秉持“修旧如旧”原则进行,处处蕴含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力求最大程度还原旧居原貌。
下一步,学校将以“玖园爱国主义教育建筑群”正式对外开放为重要契机,继续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储舒婷
责任:姜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