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考的战场上,总有一些人,心怀一种“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感,他们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而不断拼搏,那些高喊着“我要出去”的人,最后真的考出了农村,考进了大城市,这也着实令更多的人感到欣慰。
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符合这种境遇和情况,有一部分人不需要靠高考改变命运,他们反而想去外面更大的世界,走的更远去看一看,在这个时候,高考分数对于他们来说,就不是决定性的意义了。
曾经有这样一个学霸男孩,他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人,名字叫做李泰伯,2010年的时候,他参加高考的时候,就考了703分,成为了北京的理科状元,要知道高考要上700分简直是很不容易了,当时大家就觉得,他肯定能够读一所很好的学校了,没想到他当时却因为一件事情,遭到了很多媒体的嘲讽,连网友们都对他笑得前仰后合,那么,他到底是遇到了什么事情呢?
事实上,李泰伯在高考之前,去申请了11所美国名校,高考只是他人生之中的一个方面,他并不是很想上国内这些顶尖的名牌大学,他更想上国外的高校,结果他就申请了美国常青藤名校等11所高校,写了很多的推荐信,寄到了国外,没有想到的是,他一个学校都没申请上,这11所学校,全都把他拒绝录取了,那个时候媒体知道这件事情之后,就报道出来,让全民都来乐呵乐呵。
其实人们都是有这样一种心理的,就是虽然平常可以对学霸保持应有的崇拜,但是看着学霸落魄的时候,也会觉得内心很有点幸灾乐祸的感觉,会想“看来学霸也会踢到铁板”。但是大家也知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他虽然没有如愿读的美国的名校,但是中国的名校还是争着抢着要他,所以他还是入读香港大学,这个选择也不是很惨,但是他当时偏偏就想着还是想去更好的地方,想要去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世界级别的名校,在他读港大之后,他依然不抛弃、不放弃自己内心那个美好的理想,继续等着下一次机会,两年时间一晃而过,在大二的时候,他又一次去申请国外的大学,他是选择了麻省理工的本硕连读。
麻省理工也是一个非常厉害的学校,虽然不如哈佛大学等大学,还是算是一个常青藤名校一类的名校了,在这个大学里面学习,对于他来说也是一个很美好的事情,与其讨论他的人生幸运与否,不如讨论他既定目标和现实能力面前的量化,对于他来说,无论是否幸运,是否成功,都是获得。
看征集志愿总会看到一些令人欣慰的事情,比如高分入劣校,有时我觉得那些人那么高的分就扎进命运的囚笼子里了,我看到过一个比我高考分高二十分的人,读的是一所比我读的学校更差的大学,我当时笑了很久,不是因为幸灾乐祸,只是找到了些许的稀薄的脆弱的安慰感,因为我觉得,我没考好,可还是有人,考好了,但志愿填得很差。
这时候我会觉得幸运,可又有的时候我发现,平庸也正是因为这种“对幸运的知足感”造成的啊。如果我不知足,我就该发现我还有很多想做的事情一直没有做,而许多可能比我还忙碌的人,却按着自己的进度一步步的把事情做了下去,像李泰伯这样的人,就是真正有对世界清醒的认知,不想做个井底之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