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清华不成文的规矩: 如果你本科非清华毕业, 就不能算是清华人

宋晓红本科就读于中国政法大学,毕业之后想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苦学被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录取。普天同庆,整个一家人都洋溢在欢乐之中,毕竟考入中国的顶尖学府当中。

入学一段时间之后,宋晓红却一点也不高兴,是因为在学校呆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清华大学内部的鄙视链条特别严重。在外行人看来,能够在清华大学好读书好像很厉害的样子,但是清华本部的人却不这么认为,因为并没有体验到所谓的“优越感”。

自己面对未知领域的探索,以及更多优秀的同班学生,产生的挫败感越来越严重,在这里不进步就是在退步。

鄙视链一:本科生优于硕士生研究生。

清华园里面,大学本科生是有点看不清硕士研究生的,他们考上清华大学之后,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优越感。

无可厚非,他们也具有炫耀和自信的资本。因为能够考上清华大学的学生都是各个地市的佼佼者,或是很多省份的高考状元慕名而来,从小就被倍受身边人的关注,自然带着一种光环。

但研究生毕竟只是改变本科出生的一个跳板,大学期间努力学习,哪怕你是一个很普通的二本、三本学生,付出足够的努力都有机会考上清华大学的研究生。所以这个门槛还是相对来说比较低一点,他们的本科院校鱼龙混杂,学术素养和专业功底参差不齐。

换言之,这些能够在清华大学读研究生的同学也非常优秀,只不过在高考的时候与清华大学分数线有些微的距离。总之,清华大学本科生内心有着无比自豪的优越感,仿佛就是英国的贵族阶层一样,面对清华大学的自考的研究生,他们还是认为自己要比这些人有更多的闪光点,这个有色眼镜是无法消除的。

鄙视链二:热门专业学生优于冷门专业的学生。

如果你是一个山西理科考生,考了680多分,可能被清华大学录取,但是不一定能够读最好的专业,因为各个专业都会有分数限制。大家公认的就是热门专业要比冷门专业好,所以前者的学生要比后者的学生要更好。

越是顶尖的大学,设置的专业越是齐全,涉猎的领域更为广泛。最近几年,计算机专业和金融专业是香饽饽,同样在清华也是,那么这两个专业的找同学就是处在金字塔的顶端,拥有者食物链最丰盛的资源,所以大家都认为这俩专业肯定要比考古学、哲学等一些小众的专业要强一点。

还有建筑学、土木工程等专业,在录取的时候分数线出奇的高,这些大学生毕业之后,发展的前景也非常不错,薪资待遇也比较乐观,那么这些学生毋庸置疑是优秀的。

鄙视链三:保送生优于裸考生。

有一个清华大学的网友在网上调侃:问自己的舍友考了多少分,舍友很不理解,质疑道“难道你还参加普通高考了?”

最扎心的鄙视链,很多学生想被鄙视都没有这个资格,就是被保送上清华大学的徐盛肯定要优于高考考上清华的。

众所周知,每年清华大学都有很多的保送生,这一批学生要么是代表整个省参加省赛、国家赛、甚至是国际赛,有着不错的名气;要么是应试能力很强,综合素质特别高;要么就是就这超越常人的特长,非常出彩。这些人经过层层选拔,最终被保送,说是万里挑一也不过分。

被保送到清华大学也稀松平常,毕竟有着过人的学识或特长。

清华这个不成文的规矩也逐渐火了:如果大学本科不是清华毕业的,那么你就不能算作是清华人

有网友评论,都已经迈入清华大学的门槛了,“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还是要互相比来比去呢。其实无论是最高学府还是普通高校,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鄙视链,只不过自己没有足够的资本,这条鄙视链表现得不是很明显。

最为常见的鄙视链就是:硕士生鄙视本科生,本科生鄙视大专生;冷门专业的学生被热门专业的学生鄙视。实际上,“唯分数论”的现代社会,清北复交的大学生自带优越感,我们倒也能理解,毕竟他们都是天选之子,未来在我国某个领域都会有或多或少的贡献。

结语

教育最大的成功就是对有色眼镜的摒弃。不管是博士毕业生还是工地的农民工,能够平等的眼光去看待他们才是最理想的状态。希望这些优秀的清华人,可以把更多的心思用在如何为国家做更多贡献上面。因为不论个人才华多么出众,能够回报社会和国家才是重要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