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会宁出了名的“抠”校长——张神明

会宁,分配二中任教,一直担任高三化学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为甘肃省中小学省级学科带头人、甘肃省骨干教师。1999年3月起任会宁二中校长,2013年不再担任校长为正县级干部,2015年退休。

他生长在一个贫困的家庭,求学历程十分坎坷。第一次进学校读到三年级就休了学,回家放羊、种地,一耽搁就是好几年。第二次走进学校时已经18岁,就从五年级开始读起,直到高中毕业,那年正好是1977年。在那个“大干快上”热火朝天的年代,他却利用有限的时间学了很多知识。高中毕业后,他还在生产队当了一年会计。当得知要恢复高考时,离考试的时间只有一周多的时间,但他还是决定要试一试。生产队不给请假,他就想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休息时用地里的胡麻柴垛把自己藏起来,偷着复习。凭着聪慧的天资和扎实的基本功,他硬是赶上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班车,顺利考入西北师范学院化学系。当年全国有570多万考生,只录取了28万人,他就是其中一位。

1982年元月,张神明从西北师范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张掖师专任教。由于深爱着自己的家乡,更好地照顾孤苦无依的老人,他毅然放弃舒适的工作环境,回到“苦甲天下”的家乡,到会宁二中执教。坎坷的求学经历让他懂得了很多道理。他说:“与三尺讲台为伴,如果态度不端正,业务不过硬,就会误人子弟。”在教学中,他摒弃“一心只抓升学率,两眼直盯好学生”的做法,树立“为了一切孩子的健康成长”的教育理念,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提高和进步。为了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自学能力差的问题,他通过自己不懈的探索,开创出一套注重学生智力开发的教学模式。他采用“边提问、边议论、边小结、边学习”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在比较、概括、归纳中吸取知识。到会宁二中执教。一开始,张神明就接管了一个全校出了名的后进班,班里的不少学生被认为已“无药可救”。在一次集体劳动中,张神明发现一名“坏”学生不仅劳动非常卖力,而且主动帮其他同学干活。“除了学习有点落后,你是个不错的孩子。”张神明发自内心地表扬了这名学生,并让他当上了班团支部书记,鼓励他好好学习。从此,这名从未被重视过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明显增强,成了班里的模范。后来,这名学生光荣入伍,在部队荣立三等功。在给张神明的感谢信中,他说:“理解和信任,比什么都令人感激。”

长期担任班主任的张神明,一直像慈父一般照料着寄宿的学生们。他的宿舍里,常备了针管、针头以及煮药用的砂锅。为学生打针熬药,成了他的家常便饭。会宁二中有不少贫困生,张神明常用自己微薄的收入接济学生。他用点点滴滴的爱,滋润着学生们的心田,筑起了真挚的师生感情桥梁。在会宁二中,张神明以精讲多练,方法灵活,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而出名。在化学教学中,他打破了讲理论做练习的常规,采用“点面结合教学法”,由典型例题联系知识点,再由知识点而形成知识框架的方法,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所学知识。化学这门学科实验性很强,一次直观的实验胜过几节课的讲述。但是,学校实验器材紧缺,许多实验难以演示。张神明就亲自动手制作了“丁铎尔灯”,设计了“导电性实验”、“渗析实验”等装置。在他的带动和启发下,学生的小制作、小发明多次获得国家和省级奖。

1991年,张神明担任会宁二中副教导主任。他只有一个想法,就是努力教书育人,竭诚服务师生。针对学校化学学科师资薄弱的状况,他挤时间大量听课,从中发现问题,为做好教学管理及师资调整掌握第一手材料。他在分管教务的同时,还担任高三年级组组长、班主任,一直坚持带课。超负荷的工作量换来的是令人欣慰的成果:1994年,全校高考大专上线298人,创会宁二中历届高考之最。就在这一年,他被评为“甘肃省劳动模范”。

1999年2月,张神明被任命为会宁二中校长。消息传开,全校师生拍手相庆,称赞上级组织慧眼识英才,为这所久负盛名的高中挑选了一位好校长。正如师生们所期望的,张神明在任几年,会宁二中高考上线人数不断攀升,2002年以来高考上线人数均突破千人大关,上线率达93%以上。今年高考,会宁二中收获了更大的喜悦:考生马泽强以711的高分荣膺甘肃省理科“状元”,全校本科上线率达到40.7%。

成为学校的“掌舵人”之后,张神明再一次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如果硬件建设跟不上,要建成一流学校,无异于造空中楼阁。大事必作于细。张神明说他是一个穷校长,但他却办了很多事。为了把学校建设得更好,他恨不得把一分钱掰成两半花。他是学校的“一把手”,却分管后勤工作。“近几年学校搞建设,花了1000多万元,多一半是学校自筹的,里面有老师们的血汗钱,我已经亏待了老师们,如果再浪费的话,那就是犯罪”, 他说。张神明从改善校园环境入手,带领老师们植树,让校园披上了新绿。此后,张神明积极跑项目,争取资金,陆续建成了多媒体教室、学生公寓楼、综合办公楼、师生食堂、水冲式厕所……会宁二中悄然在变,成为白银市实验教学示范学校。

张校长的“抠门”是出了名的。有一次到兰州办事,时间太晚回不去,准备住宾馆,当得知一个房间住一夜130元时,他就拿起行李走人,最后到火车站附近找了一家10元钱的旅店,结果让蚊子“大饱口福”,成为一段笑谈。在白银开会,他每次都找三人间的房子住。他的办公室,原来是个套间,最后还是改成了单间,他说大了没用。他还是个"砍价"高手,每次学校购买教学用品的时候,他都亲自参与。曾经和经销商用了一天的时间谈价格,最后在对方无法忍受的情况下把东西卖给了他。“别人买一副篮球架要花3200元,可我2200元就买来了”, 他自豪地说。学校有一辆车,用了5年多,才跑了不到10万公里,出厂的标签都还在。“主要是油太贵,1年要花10000多元,除了到外面开会或其他老师有急事才用,平时基本是闲放着”,他显得很无奈。

在教学上,张神明倡导不断追求教育过程的最优化,提出了转变“重教轻学、重知轻能、重结果轻过程、重说教轻活动”现象,实现“从未知到已知,从感性到理性,从模仿到创造”的转变。他十分重视德育教育,提议学校成立了德育教育工作领导班子和工作队伍,把课堂教学作为德育教育主渠道,采用主题班会,寒暑假调查等多种形式,把德育这项长远又细致的工作融入各科教育之中,突出了“教育、管理、服务育人”的理念。

“潮中弄船何所倚,舵稳帆满号子齐。”在张神明的带领和影响下,全校教师甘于奉献、勇于探索,学生甘于清贫、学而不倦,会宁二中成为会宁乃至甘肃高中教育的一个品牌。

“出来疗养将近10天了,心里有点着急哩。”8月10日,张神明回到省城兰州稍一歇脚,就步履匆匆地赶往熟悉的祖厉河畔,赶往他的学校。

在会宁二中有这样一个老故事:一位家长问学生,你们的校长可是咱会宁的名人,他一天都在忙些啥呢?学生告诉父亲,我们的校长除了上课就经常在校园里捡垃圾哩……

张神明还有个“特异功能”,全校5000多名在校学生中,有一半他能叫上名字;从他班上毕业的学生,有的都十几年了,他还能说出学生当年在班上的表现。有人认为是他有惊人的记忆力,可学校办公室原主任魏振华说:“主要是他对学生以及会宁的教育事业爱得太深。”

优秀教师、劳动模范、园丁奖获得者......他几乎记不清有多少荣誉称号,但他最看重的角色依然是当一位高中化学老师。他说,站在讲台上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令他感到非常充实和幸福,这是他一生的快乐和追求。

张神明,消瘦慈祥的面孔,简单朴素的着装,温和谦恭的态度,一时很难让人把他和一位管理290多名教师、5000多名学生的“大家长”和深受师生拥戴、社会尊崇的名校长联系在一起。而他也风趣地说:“别人都说我不像校长,我是农民出身,所以具备农民、老师和校长多重身份。”

有人说,一位好的校长,就是一所好的学校。从学生宿舍到教室,从校园到生活区,经常可以看到他那不知疲倦的身影。花园的花苗倒了,他小心翼翼地扶起来培好;地上有块小纸屑,他连忙弯腰拣起来……会宁二中正是因为有了他这样一位爱校如家的好校长,才迎来了四面八方的人们对学校的高度赞叹,才迎来了灿烂的花环。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