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杨振宁,很多人都知道,他在物理研究上做出了许多里程碑性的功效,推动了物理研究向前发展。对于这样成功的人士,很多人会觉得他一生应该少有遗憾。其实并不是,杨振宁也曾因为一些人没能及时帮助,而留下遗憾。
1956年,在美国发生了一件引人关注的事情,一位在哈佛大学读书的22岁中国留学生,吞下大量安眠药自杀。
此时,距离这名留学生毕业只有一年时间。很多人会关注留学生自杀的原因,这位留学生成绩非常优异,可以说,只要继续完成一年学业,是可以正式毕业,前途一片光明。
很多人会有疑问,名牌大学即将毕业,为何要寻短见呢?一切只因一个"钱"字。
这位留学生一直贷款读书,可是最后一年的学费却筹集不来,最后因为没钱,看不到希望,服药自尽。
这个留学生,其实是杨振宁的妻弟杜致仁。在杜致仁离世几个月后,杨振宁获得了诺贝尔奖。
很多人因此抨击杨振宁,说他冷血,妻子弟弟没有钱完成学业,也不帮一下。妻弟考上哈佛却没钱读书,最后一年服药自尽,杨振宁为何不扶一把?其实一切都有苦衷,这件事也成为杨振宁一个很大的遗憾。
于异国相恋,师生恋终成眷属
很多人对于杨振宁的个人生活,可能比较熟知的是当年82岁的杨振宁与28岁研究生翁帆结婚,因为这段爷孙恋引起很大轰动。其实这是杨振宁的第二段婚姻。
在七十多年前,杨振宁和杜致礼的婚姻,也曾是一段佳话。
1945年,杨振宁与西南联大毕业后,在宜家中学担任老师,这时候班上有一个聪明有礼貌的女学生,就是杜致礼。
两人与课堂上认识,这时候两人只是普通师生关系。有时候,命运就是很奇妙,就是分开后,也有可能在某一天某个地方突然相遇。
1949年杨振宁来到美国的普林斯顿研究所工作,某天,他在研究所附近的中餐厅用餐。刚好这一天杜致礼来到普林斯顿探望读高中的弟弟,两姐弟也刚好在这一家中餐厅吃饭。
杜致礼当时马上就认出了自己的中学老师杨振宁,主动打招呼。就是这个短暂相遇,两人互换联系方式,并且慢慢通信起来。
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杨振宁了解了杜致礼的家庭背景。原来这个看似柔弱又有礼貌的女子是抗日名将的后代,后来随蒋介石到了台湾。
不过因为其父亲曾在淮海战役中被俘,杜家在台湾并不受欢迎,生活过得并不好,甚至只能依靠政府保障金度日。
杜致礼学习非常优秀,其实她考上了名校,却因为资金不足,只能选择普通高校读书。了解杜致礼的境遇后,杨振宁觉得杜致礼是个温柔强大的人对她也十分的怜惜。
同在异乡,两人很快就熟悉并交往起来。在相恋8个月后,杨振宁与杜致礼在美国注册结婚。
其实按照原计划,杨振宁只需要在普林斯顿工作一年积累经验,之后就可以到更高等级的研究院进行科研工作。但是杨振宁为了可以和妻子呆在一个城市,选择留在了普林斯顿,一待就是十六年。
学费压垮高材生,妻弟杜致仁服药自尽
杨振宁和杜致礼在美国相遇后,就认识杜致礼的弟弟杜致仁。杜致仁和他姐姐一样,从小就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即便家庭困难,也没有放弃学习。
1953年,杜致仁获得了来自哈佛大学的入学通知书,这可是世界最高学府的录取通知书,当时身边人都为他感到高兴。
进入哈佛读书,对于普通人来说经济压力可不小,因为大学四年的学费至少要1万美金,期间还会有各种支出,还有生活各项费用。
家道中落的杜家根本负担不起这笔费用。放到我们现在,没有钱读书,可以申请各种补助,或者助学贷款,贷款非常方便,而且学生毕业后,只需要按照合同分批偿还本息,对学生的负担并不重。
可在当时,可没有这么好的政策。杜致仁当时只好向台湾银行申请贷款。这种贷款,在之后是需要偿还大笔利息的。不过杜致仁认为,只要自己坚持到了毕业,作为哈佛大学的毕业生,肯定可以找到不错的工作,还贷款也不会是困难事。
不过,天有不测之风云,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在杜致仁还一年就能毕业之际,台湾银行终止给他提供贷款,还要杜致仁偿还之前的贷款以及利息。
没有学费,还需要背负一大笔债务,杜致仁被迫中止了学业。杜致仁让母亲写信给蒋先生,希望可以给予一些帮助,最后审批下来,只允许批款一千元美金,而且还是分批给予。
所以杜致仁只能拿到500美金,这钱可给不起学费。最后,杜致仁因此服用大量安眠药自杀身亡。
很多人不能理解,为什么只是给不起学费就寻短见。其实分析一下杜致仁当时的处境,大家就可以理解。
当时杜家生活困难,姐弟两单独在外留学,本想着,只要再坚持一年,就可以顺利毕业,找到好的工作,减轻家里的负担,却因为突如其来的意外,断送学业。等于他生活的希望都没有了,三年努力到头来终究是前功尽弃,才会一心求死。
有人问杨振宁,为什么不帮杜致仁一下,杜致仁可是他的妻弟。
当时杨振宁和杜致礼刚买了房子,还背负着房贷,短时间内也无法筹集到学费。当时其实正在想办法筹钱,可是,还没等钱筹到,人就没了。造化弄人的是,杜致仁自杀身亡后的第二年,杨振宁便获得了诺贝尔奖学金。如果杜致仁可以坚持下去,其实一切问题都不再是问题。
其实害死的杜致仁的,不仅仅是因为学费,他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学费其实是压死骆驼的往往就是最后一个稻草罢了。如果可以再等一等,悲剧可能就不会出现,他或许就能有光明的未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