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为什么国家要大力整顿教培市场?

也许很多人觉得国家整顿教培市场,是为了降低养育教育成本,不否认国家有这方面的打算,但我更认为是国家看到了目前教育的弊端,降低教育成本,只是整顿的一部分理由,更可能是国家对教育的整体方向把控和调整。

1.面对“未来的国家竞争和发展”,今后的教育该做出何种改变?

教育包含“教”和“育”。

“育”是“育人”,立德树人的本质是千年不变的,但价值观的引领和人格的塑造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变得更为重要,因为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被各种诱惑所包围,却缺乏良好的道德准则指引,父母和老师最重要要做的就是培养孩子拥有正确的价值观,所以当父母和老师放手后,孩子能自己做出正确的抉择和判断。决定一个人能在人生之路飞多高、走多远的,主要是人的能力与品格。

“教”是教育内容与方式,这是未来教育迫切需要“变”的部分。现今知识迭代的速度极大地加快,以单一的知识灌输型为主的教育已不适应这个时代,而应该教授孩子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才能跟上未来社会的发展。进入智能时代,我们不再需要100个人机械式地完成100件一样的任务,而是需要100个人发挥自身所长,做100件不同的事情,这就在客观上要求挖掘每个人独特的天赋和优势,帮助每个人找到自己的兴趣和激情所在,从而在各个领域做出独一无二的东西,放大“人与机器”的迥异之处。

未来充满变数,倘若以昨天的知识和方式教育孩子,却要孩子去面对明天巨变的世界,哪有不失败的道理?

“填鸭教育”就是现在大部分学校和课堂的现状,如果一直持续这种状态不加以变革,孩子将难以匹配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人生之路比升学之路漫长重要得多

2.别人家的孩子幼儿园就在上培训班,如何做到不跟风?

近年来,“鸡娃”一词成为网络热词,这映射出年青一代家长的焦虑。越来越多的家长在学校放学后和节假日把孩子送去参加各种培训班,用各类课程填满孩子的时间,唯恐因一刻松懈而跟不上其他孩子的成长步伐。针对近期的热点话题——校外培训,抛出了一个犀利问题:别人家的孩子幼儿园就在上培训班,你如何做到不跟风?

面对所谓“不补习就掉队”的说法和身边妈妈团的内卷,所有的父母内心都有过焦虑和挣扎。我们应该怎样去应对这种焦虑。培养孩子,跟出门认路是一个道理,要思考清楚想要孩子到达的终点是哪里,哪一条才是最佳路线。

很多家长把进入名牌大学当做培养孩子的终点,所以费尽心力想用各种补习班、兴趣班将孩子这十几年升学之路的分分钟填满,只关注他们成绩的高低,却使得孩子对学习的热情在这段升学之路中消磨殆尽。

殊不知,升学的道路只是人生道路的四分之一长,如果只单纯用培训班填满孩子的时间,而没有培养孩子终身学习的兴趣与能力,以及应对未来未知生活的能力,那么上了名校的五六成以上也迷茫,甚至名校的自杀率是比普通大学高的多。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其实是个伪命题。赢在起跑线上,谁定的起跑线,跑向哪里?如果让孩子跑错了方向,岂不是跑得越快离正确的目标越远?当今世界正处于巨变之中,孩子人生赛道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家长不能再套用延续前一代人成功的路径,让孩子沿着家长心目中设想的跑道和方向奔跑,让所有孩子都挤在同一条跑道上。缺乏个性化的发展和创新力,显然已经无法适应未来的社会需求。

家长往往容易被短期目标绑架,如果把目光放长远,思考清楚希望孩子获得一个什么样的人生,想明白人生之路比升学之路更重要,才可以化解内心的焦虑,决定我们今天要怎么做。

现在似乎孩子一出生,就像发令枪响了,家长带着孩子夺路狂奔,可是要跑向哪里,抵达何方,浑然不觉。

教育的意义,在今天远远大于知识的传授。现在很多家长喜欢将孩子的时间塞得满满的,还总觉得做得不够。但自驱力比家长的驱动更为重要。孩子寒窗苦读十余年毕业走出校门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终结,而是职业生涯的开始,也恰恰是他们发挥和培养学习力的大好时机。步入职场走向社会,面对不可预知的未来,能否拥有主动学习的激情,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决定了一个人在未来能走多远。

给孩子的成长留白,让他们有大块空间发现自己更多可能

3.以“玩”为中心的幼儿教育会影响幼小衔接吗?怎么“玩”才能充分启发孩子的好奇心和兴趣?

在国外有一所走过半个多世纪的研究型幼儿园,一直走在全球幼儿教育创新的前沿,它的教育方式就是“以玩为中心”。那家幼儿园的园长告诉她,以“玩”为主成长起来的孩子在刚进入小学的时候确实会吃力一些,但经过他们多年的追踪调查和研究发现,从小学三四年级开始,这些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会逐渐显现优势,而且他们的学习曲线在总体上会比只接受结构化教学的孩子发展趋势更好。哈佛大学教育学院的一名教授也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很多孩子虽然没有在幼儿园阶段超前学习,但到了小学很快就可以把学习进度追回来,甚至思维能力和动手解决能力更强。超前催孩子去学算数、多认字,只是大人们自以为是的“培优计划”,其实效率并不高。幼儿时期以非结构化游戏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孩子有机会去探索和尝试新东西,有机会面对困难和失败、培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与人交往和处理矛盾冲突等,也启发孩子从小对学习的兴趣。

家长在教育孩子成长过程中适当“留白”,孩子才有更多自主的时间和空间“玩”,从而发觉内在好奇心和驱动力,这对于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人生道路至关重要。所谓“留白”,不是任由孩子不长进,不设高标准要求,而是从另一个角度促使他们为自己负起责任,制订个人的学习计划和阶段目标,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看来,“留白”可能是一种更具挑战的学习艺术,坦言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最珍惜的就是父母为他们“留白”,给他们自由成长的空间,让他们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合理放手+追求卓越=破除内卷

4. “放手”就是做甩手掌柜什么都不管吗?

事事为孩子考虑周全、替他们提前铺平人生道路,似乎是每个家长的心愿和本能。很多父母早早就为子女谋划好前行轨迹,利用自己的资源和人生经验帮助孩子少走弯路,希望他们尽快找到通往成功的捷径。但这样做可能于事无补,甚至可能无形中扼杀孩子适应未来的能力,对孩子的身心成长有害无益。

宽松自由的环境很重要,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应把决定权和责任感交回孩子手中,让他们有机会为自己做决定和承担后果;但放手不是“躺平、凡尔赛、什么都不管”,放手的前提是让孩子具有追求卓越的精神,对自我有要求,有终身学习的自我驱动力。这个需要父母在陪伴中以身作则,营造终身学习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可以在父母的影响下培养终身学习的驱动力,使孩子用高标准要求自我,追求卓越,这才是破除陷入内卷之道。

“爱”要有度,过分的爱会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障碍和负担,父母需要适当放手,让孩子有机会去处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让他们尝试直面挑战并甘愿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这样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自信和提高能力,独自应对未来人生道路上的各种未知及难以回避的失败与挫折。

陪伴孩子有量变才有质变

5.职场人士,如何在家庭和事业中取得平衡?

有一句话是:“你是丈夫夫妻中唯一的老公或太太,是孩子唯一的爸爸或妈妈,但在工作中,你永远都不是唯一。”要做好家庭和事业的平衡,首先需要有高效的时间规划才能面对繁忙人生;其次要做到工作和家庭的平衡,前提条件是你要在职场表现得足够优秀。如果工作上不出彩,那你为照顾家庭而在工作单位所说的“不”,很可能会成为职业道路上的绊脚石。

事业和家庭都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短程赛跑,都需要坚持和韧性。想清楚了自己的使命和目标,以及人生中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以此来排列好自己人生的优先顺序,以期将平衡之道贯穿始终。认为认识到了陪伴孩子的重要性,明确了家庭第一的原则,自然会找到克服困难的方法,腾出更多时间陪伴孩子。

在最后,感慨现今的很多父母身为“打工人”,努力赚钱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付出了很多,却因为缺位、没有参与孩子的成长,使得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方方面面的问题,从而呼吁家长早点醒悟,多花时间陪伴孩子,看见孩子真正的成长需求,收获更加美满的人生。

作为父母,我们无需把孩子一生的成败荣辱、幸与不幸的责任都背负到自己身上,要相信孩子具有内在自我成长的动力、能力和秩序,相信每个生命最终都是自我完成、自我实现的。孩子能否最终成才、成功和幸福,父母的教育只是一方面,更要靠个人的天赋、悟性、努力、资源、背景,甚至是时代和运气。立足帮助孩子成为身心健康、人格独立、自食其力、热爱生活的人,让孩子在身处生活困境和人生低谷时,依然能有一种免于奔溃的力量,相信人间值得,岁月可期。能做到这一点,父母已经非常了不起了。孩子成长中的诸多问题,只能交给时间,交给孩子自己去解决。

我们不只是要做好一个工具人,还应该成为一个爱人、亲人,“赢得”自己的人生幸福。人生能有几回搏,从心理学和人性的角度上讲,人生是一个长跑,我们不能一直拼命跑,只能有几回搏,而不能一直在搏。一个孩子通过努力所获得成就的快乐,减去努力所带来的痛苦,得到的仍然是一个快乐,孩子才能有学下去的动机。如果不考虑天赋,一味要求孩子努力,那么成就提升的水平不是很大,痛苦的指数却直线上升,这时候孩子学习的动力就会直线下降,因为努力所带来的痛苦,远远大于成就所带来的快乐。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