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考定天下”的教育背景的影响下,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为了不让自己家的孩子被别人落下,家长就开始把孩子送到各种补习班。
就在各种补习班越来越多,家长越来越热衷于补课的时候,国家却出台了一项政策,直接给家长来了“当头一棒”,这项政策就是“双减”新政。
“双减”政策最近可以说是大家讨论最多的一个话题,关于它的内容,简单来说,就是要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教改新政对于校外培训机构的打击最大,很多培训机构如今成了“热锅上的蚂蚁”,而家长也激动地跳脚。因为他们知道,这次的课改不像以前那样只是说说而已,这一次是“动真格”的了。
从十几年前开始,教育部门就一直在喊着给学生“减负”,但没有一次是真减的。每次减负不是减少作业,就是“消灭竞赛”,但实际上并没有减少太多,学生身上的课业压力依然很大。
但这一次不同,它提出了新的目标:一年内有效解决,三年内成效显著,人民群众教育满意程度明显提升。而且“双减”的内容上也跟以往的减负有所不同,这次是真的拿和资本密切相关的学科培训类“开刀”了。
此次《意见》重点对校外培训机构提出了规范要求,包括严禁资本化运作,严禁超前超标培训,法定节假日及寒暑假不得进行学科培训等。
这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以后所有的学科类培训都不能在周末和寒暑假进行。
放学后又如何展开培训呢?你能想到这个问题,国家当然也想到了,这不就增加了学校课后服务时间计划吗?学生放学之后,学生可以在学校多待两个小时,他们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写作业,也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
除了加强学校托管,规定了学校放学的时间外,还规定了学生睡眠时长等等,这些措施都让校外补习变成了一种“鸡肋”般的存在。
现在不仅家长成了热锅上的蚂蚁,就连资本也一起被摁在了热锅上,大家都在寻找新的出路。
有一些培训机构反应非常迅速,在新政出台后,他们就迅速转变策略,不让培训那我就开展课后托管,什么“能量加油班”、“课后加油班”应运而生。在这些课外补习班里,你再也看不到金牌老师1对1培训,只能看到学生自主学习,查漏补缺,专注写功课等。
培训机构都转行了,家长怎么办呢?他们也只能转变思路,要么就放弃,要么继续“鸡娃”,制定更高端的路线。
对于那些原本就处在高阶层的家长而言,他们根本就不在意这些校外培训机构如何改变,因为他们本来就有私人定制的培训方案,而且走的大多都是体制外的路线。但这些高阶层的家长只占了5%,还剩下95%的家长是在体制内的。
在这95%的人群中,有大约30%的人是条件不太好的,他们对于孩子的未来也没有太高的追求。这些家长基本是任由孩子发展,能考上什么样的大学就去上什么大学,平时也不会给他们报补习班,也不想付出太多的教育成本的。所以此次教改,对他们影响并不大。
受影响最大的,就是处在中间的那65%的中产阶层。政策出台之后,他们或许就要面临着两种不同的选择。第1种就是向那5%的高产阶层看齐,走高端定制路线,找人给孩子进行1对1辅导。
第2种就是放弃校外培训和私人定制,让孩子靠自己。但这种方式会消耗大量的个人精力和时间,而且碰运气的成分也会增加。如果孩子原本学习就挺好倒还可以,若是孩子本身学习就不好,那一切就不太好说了。
每位父母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大家给孩子报补习班,就是希望他们在课外辅导的帮助下,能够走出现在的阶层,去闻一闻更高的阶层空气。
可是现在“拼补习班”的时代终结了,那怎么办呢?那就要开始拼父母了。以前“拼妈”大多拼的是经济实力,谁有钱谁就给孩子报更多的补习班。说白了,就是砸钱让孩子上学。
但现在没有办法拼硬实力了,就要开始拼“软实力”,这种状况下,父母的统筹能力、策划能力、应对能力,还有学科辅导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这个痛苦转变的背后,反映的是家长“从软变硬”的一种成长。
当校外培训机构不复存在,家长也不得不认同这个现实的时候,他们就需要转变家庭教育的理念,从盲目性的教育返回理性的教育。从教育的角度来说,这其实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