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搞得如火如荼,令行业外人士眼红的教培行业,就在这个夏天,突然迎来了寒冬。
“双减”重拳出击,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受到重创,有些“地下机构”,或者资质很浅的补习班,彻底哑火了。
很多家长额手称庆:这回中小学生教育减负,总算来认真的了!孩子们再也不用挑灯夜读到凌晨,早已被学校作业、辅导班作业折腾得苦不堪言的孩子,终于可以过上多彩的童年。
有的家长庆幸自己的钱包,这回总可以省下一大笔费用,用来吃喝玩乐,不香吗?
但也有家长忧心仲仲:孩子资质不高,原本就跟不上学校老师的教学节奏,自己掏点钱在校外辅导班补习,成绩还能保持中上水平,考上高中是没什么问题了。
可“双减”一来,所有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培训都得关闭,孩子还没有中考呢,这可咋整?
50%中考生被强制分流去中职,只有一半考生有高中读,这样的“普职比大体相当”升学规则,很多家长都无法接受自家孩子是那没有高中读的50%中的一员。
虽然读书靠天赋,但85%以上的高考升学率,意味着只要能上高中,读大学就八九不离十。更何况高三可复读,除了夏季的全国统一高考,还有春季低水平的高考,好歹孩子还能读个高职。
中职教育发展多年,鱼龙混杂的办学机构,良莠不齐的办学质量,还真不被家长看好,更有放心把孩子送进去。
在大学毕业生多得大街上随便一扫,都能满箩筐的时代,没个大学文凭,还真不好说能有什么出路。
各种因素综合起来考虑,有哪个家长不想把孩子送进普高搏一回高考呢?又有哪个家长会心甘情愿地接受自家孩子的平庸无奇呢?
正是家长这种“望子成龙”的心理,又生怕孩子考不上高中被分流去中职的担忧,还有别人家孩子都在补课自家孩子就会落后的攀比带来的焦虑,是导致市场上辅导班、补习班多如牛毛的直接原因。
如今教培机构突然迎来寒冬,就如在高速上飞快行驶的汽车,被迫紧急刹车,可车上的人还要惯性向前的。再说,中考、高考的竞争压力仍然在,家长们会甘心“躺平”吗?
前段时间看到朋友圈一条招聘信息:急需住家保姆一员,年龄40岁以下,大专以上文化,有从事基础教育经验更佳,以照顾孩子和辅导作业为主,兼顾一些家务,等遇面议。
我当时就联系这位在深圳的朋友并调侃她:你这是招保姆呢,还是招家庭教师?
朋友家三个学龄孩子,自己和爱人经营一家公司,忙着赚钱却顾不上辅导孩子写作业。很佩服商人的生意头脑,若是把孩子们都送去补习班,总费用并不比请家教便宜。
把老师请到家里来,不仅随时可能指导孩子学习,而且还能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更为主要的是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经她这么一说,觉得确实可行,不愧是大城市里的生意人,一举多得皆大欢喜。
又想起曾经上热搜的一则新闻,一清华大学毕业数年的美女的简历出现在一家政公司的网页上。从她应聘的职位来看,完全就属于“住家教师”类型。
公司的推荐是亮点:阿姨素质高,擅长早教、英语,爱干净,好相处,好学,性格开朗,活泼,积极向上等。
既能给孩子提供日常护理服务,又能照顾饮食起居,更为主要的是还能兼顾孩子的教育。相比于传统保姆,她不仅有着较深的教育背景,并且来自于名校,服务的对象也从“大人”变成了“小孩”。
根据市场调查数据表明,像这类的“住家私教”,在一线城市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气候,月薪3至5万不等,在僧多粥少的市场上,还往往出现供不应求。
在过去,只有家大业大的富贵之家,才有请先生办私塾的底气。没想到如今,随着家长对教育重视度陡然上升,对教育投资也大手笔,为了孩子的教育,每月花数万元请“住家私教”。
当市场上的辅导班、补习班被“双减”拉垮后,“住家私教”会不会成为教培行业的主流、香饽饽呢?
从我们国民经济人均收入看来,主流就不太可能,毕竟能请得起一对一家教的家庭并不多。
能否成为“香饽饽”,这个就不好说了,一要看教育效果,二来这种零散式的方式很难大规模化。具体如何发展,还要看看家长的态度和需求了。
不过,这种教育形式的存在,有利也有弊!
其优势就是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孩子的知识结构做调整和补充,还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可以纠正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行为偏差,以及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三观。
缺点就是单打独斗式培养出来的孩子,不一定能适应中考、高考等考核,也不一定能融入团体、社会。毕竟人是群体动物,需要相互竞争地相处,才能更好地促进良性发展。
还有一点,值得我们不得不正视的就是,很有可能会加剧当下教育的焦虑。因为教培机构的消失,就意味着普通家长想给孩子补课而找不到渠道。
而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在少部分人的手中,要想给孩子找老师补课,不仅要付得起高于现在市场上数倍的工资,还要有渠道找到货真价实的老师,家庭经济条件是前提。
常言道: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当优质教育资源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会更加加剧家长对孩子教育的焦虑,这并不是我们想要看到的。
“双减”的落地,一是减轻中小学生学业上的压力,二是缓解家长的焦虑。“住家私教”却与之背道而驰,那么,最终肯定会受到打压和遏制。
曾经屡屡诞生的天才少年,小小年纪就参加高考,并且一路绿灯下去,读大学考研考博,可是到了最后,大多数都落得“小时了了,大时未佳”的下场。
早年成才的他们,都是出自高知家庭,父母充当家长角色,更多的是充当“住家私教”的角色。
孩子的教育不仅有“拔苗助长”的急功近利,还缺乏千锤百炼的挫折教育。最终教育出来的孩子,也许能赢得中考、高考,但很难在这个竞争的社会上占有一席之地。
不管哪种校外教育,都只能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家长望子成龙也好,急于求成也罢,还是要将孩子的教育,回归到拥有最好公共资源的学校教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