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被轻视的文科教育能否找到真正出路?

近些年,社会上出现了“文科无用论”甚至“文科误国论”等舆论导向,许多人提出消减文科课程,增设理科,加强对理科的重视力度。但是这样的想法是不现实的,甚至太过于功利。

文科不像理科更具体、更有针对性,所以很容易给人一种“无用之用”的错觉。但文科教育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国家都是必不可少的。对于个人来说,文科教育坚持“求真求善求美”,可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形成良好的思维品格和人文素养,滋养心灵并培养人们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国家来说,产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育结构,在这个信息化社会,我国第三产业发展迅猛,文科人才的缺口还是很大的。根据数据显示,2004-2017年第三产业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偏离度均大于零,说明有较多岗位的空缺。

2004-2017年中国第三产业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偏离度

年份

第三产业

传统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

2004

0.3464

-0.0031

0.7422

2005

0.3153

-0.0507

0.7338

2006

0.2981

-0.0888

0.7497

2007

0.3241

-0.1085

0.8391

2008

0.2922

-0.1199

0.7909

2009

0.3021

-0.1872

0.9228

2010

0.2775

-0.1882

0.8676

2011

0.2409

-0.2405

0.8931

2012

0.2604

-0.2341

0.9395

2013

0.2182

-0.2851

0.9274

2014

0.1823

-0.3248

0.9259

2015

0.1910

-0.3533

1.0012

2016

0.1908

-0.3802

1.0640

2017

0.1556

-0.4064

1.0261

(偏离度等于零,说明该产业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当结构偏离度大于零,该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较高,说明有较多岗位可以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当结构偏离度小于零,则表明该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低下,岗位紧缺,存在大量隐性失业者。)

另一方面,在这个相互交融的全球化世界,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思想正在进行着前所未有的传播与碰撞,民众的意识形态容易发生偏离与扭曲,文科教育可以帮助人们建立正确的文化是非观,树立文化自信,培养学科人才的家国情怀。

例如在疫情期间,我国在极短时间内控制住了疫情,减少了生命和财产的损失,当被美国媒体污名化为集权主义和侵犯人权时,我国民众依旧能够清醒理智的辨别是非,顺应政府安排团结一致抗击疫情,对不配合防疫的民众态度坚决。

自1999年大学高等教育持续扩招之后,我国文科精英高等教育正式转向大众化高等教育,这种忽视规律的政策性扩招使得教育问题频发。

究其原因无非以下几点:

首先,扩张文科高等教育规模是建立在盲目增设大量专业点和专业方向的基础之上的,但却没有相应高质量的师资力量的支持,有些新建文科专业的院校为了招生,两三个专业老师就开设一个新专业,并且教师的学术水平和实践经验都不尽人意。

其次,办学同质化,对人才的培养缺乏针对性,课程体系固化,与实际需要脱节严重。且文科专业经费增长速度赶不上扩招速度,导致生均公用经费下降,制约了人才培养质量。

所以出现了大量文科生辛苦寒窗苦读数十年难以找到适配的工作、企业也面临人才紧缺这样的结构性矛盾。

国家为了改变文科教育的发展状况,在2018年提出了新文科理念。围绕“大”“新”“融”“通”“特”五字方针开展文科教育改革。虽然国家的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课程体系、完善了文科教育,但文科教育是否能真正发挥其正向作用、唤起在人们心中的重要性并不完全取决于这寥寥数言的“顶层设计”,其根本还是在个人和社会。

当今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趋向于综合化,一方面要文理兼通、德才兼备,文科生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维和素养,能掌握一些基本的原理,理科生要有一定高度的知识底蕴和审美趣味。

另一方面,学习、沟通、协作、创新能力成为企业关注的重点特质,也是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的重要指标。所以,在国家改革文科教育的同时,注重培养自身的综合能力才是文科教育的根本出路。

参考文献

[1]《中国第三产业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及其滞后期研究》周健

[2]《新文科建设的本质、地位与体系》安丰存

[3]《新文科-一场文科教育的革命》王铭玉

[4]《高校文科本科专业应用性研究》张兄武

关注@未来职教 传播最有意义的职教资讯,打造最具价值的职教媒体。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