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路途艰难险峻,但是有您相伴,欢迎点赞分享关注评论
“寒门难出贵子”这句话真的事实了吗?清华大学和斯坦福大学早在2013年通过统计数据发现,中国贫困、农村地区参加高考的学生,其211和985的录取率相对于城市的学生来说,整整低了11倍和43倍。该数据说明由于财富和认知带来的差距,将使得国内的阶级不断分化和巩固,寒门学子再难出头,慢慢的成为了现实。而这种事实和国家的治国方针是不一致的,甚至是背道而驰的,于是针对于教育资源平衡问题,国家政府开始发布一系列的整改措施。
前不久的“双减政策”表面上是为了减负,实际上是为了降低家庭的教育成本,为了追求教育竞争的相对公平公正,去杜绝因为财富问题而导致的教育资源极度不平衡,从而进一步加深社会各阶层的分裂和固化!而作为教育不平等的最突出方面,就是城乡教育的不平等,城乡学生的受教育权利不平等。下面我将带大家一起看看是什么原因导致目前的城乡教育资源不平等。
原因一:师资力量不平等。
目前由于城乡的学校配套设施和薪资福利待遇不一致,导致很多优秀的老师都选择了到城市去工作,一般老师如此,优秀的老师亦是如此。中国青年报做过调查,从目前乡镇的老师年龄来看,乡村小学50岁以上的老师占比达到了23%,而城市里面的占比则不到5%,这说明乡村小学的主力军还是年纪比较大的老师,而这批老师无论是教学方法还是教学理念都已经也这个时代有所脱钩。而且从数据现实,目前的乡村老师的非师范类学校毕业的人数占比达到了24%,而城市的非师范专业的老师占比不到10%。从以上两种数据可以表明,目前的城乡的师资力量就不公平。
原因二:教育配套不平等。
如果你现在到城市的课堂里面,你会发现老师所使用的教学设备是非常先进的,多媒体教学已经落实到各个学科,学生通过多媒体及配套设施的辅助教学,能够切身实地的、沉浸式的进行学习和思维发散。而目前的乡村教育的配套设施还是非常不到位的,所采用的设备虽然相当于过去来说有所升级,但是和城市的教育资源比起来,则差距很大。
原因三:优秀生源的流失。
很多的农村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有更好的学习环境,因此当自己的子女成绩还不错的时候,都会选择到城市去上学。而由于城市学校的每年招生政策,也会进一步催使优秀生源流到城市。随着时间的推移,乡村中小学的学生人数在不断减少,而且优秀老师的资源也在减少,加上农村的空心化现象不断显现,最终导致城乡的教育资源差距越来越大!
那么面对这些问题,如何能够进一步的平衡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呢?曾经有一句话我比较赞同,那就是山不过来我过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如果城乡的教育资源差距如此巨大,为什么不能够将农村的孩子直接移到城市里面呢?这些年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不断的加快,城镇化水平也越来越高,农村的很多小学都关闭了,直接将大部分的师生集中到城镇,这其实也是不错的办法。
针对于目前的城乡教育资源不平衡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解决:
第一,就是我刚才的说的,通过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慢慢的打破城乡二元化的发展格局,让两者打破之后慢慢的融为一体,加速两者融合的同时势必也会带来教育资源的进一步平衡。
第二,打破户籍制度,进一步促进人口的流动。
什么是户籍制度?在农村的体现很明显,那就是如果你是农村户口你就能够享受到很多的待遇,如果你不是农村户口,那么你就享受不了。在教育资源的公平公正上,如何打破户籍制度,如何进一步促进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政策方面的支持很重要。
总结来说,中国目前所实施的高考制度能够确保寒门学子能够有公平公正的晋升途径,但是在晋升的过程中,如果教育资源很不平等,城市有的农村没有,城市能够享受到的教育资源但农村没有,那么势必会因为财富的不平等而导致教育的不平等。虽然“双减政策”落地,但是未来的城乡教育公平性的保证还是需要努力的!
对于今日话题,您有啥想法呢,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