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就业

教师流动不能参考官员, 四个关键词: 性质、发展、评价、规模

对事不对人,教师流动怎可参考官员流动?官员对事不对人,老师对人不对事;官员流动不仅平行,还能向上;教师流动只能平行,如何向上?

在视频中,李永乐老师认为教师的流动可以参考官员的流动,我认为至少要搞清楚两者之间的区别,才能谈“参考”二字。这些区别包括:工作性质、职业发展、评价体系、整体规模。

一、工作性质不同

官员的工作是“干事”,什么是官员的成功?能干成事,干了不少好事,没怎么把事情办坏,对得起自己的“椅子”。教师的工作是“育人”,什么是教师的成功?教会了知识,树立了三观,没把孩子带偏,对得起三尺讲台。两者的工作性质完全不同。

干好了,官员的社会贡献可能大于教师;干坏了,教师的负面影响可能大于官员。因为事干坏了,可以撤职查问,可以换人再干;人带坏了,不能从头再来,换人也没啥用。

二、职业发展不同

官员的职业发展,有阶梯状的上升路径,级别、地域、负责领域都隐含着上升的可能;教师的职业发展,除了做管理工作,几乎只有职称评定这么一条路。两者的职业发展迥然不同。

官员的流动,并非大规模平行流动,流动的背后,讲究很多。理想中的教师流动,并不具备这种特点。处于流动中的官员和教师,动机不同,主观意愿差距很大。

三、评价体系不同

官员的评价,要看成绩,成绩是干事干出来的,更硬(有数据、有指标),更短(有任期);教师的评价,不能唯学习成绩,无固定指标,更(综合因素太多),更长(看学生长远发展)。两者的评价体系完全不同。

官员的流动,还有筛选功能,能者上,庸者下;教师的流动,是要让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资源尽量平衡。

四、整体规模不同

全国有1700万教师,公务员只有不到800万,其中能够称得上官员的又有多少呢?教师的流动,无疑比官员流动规模更大,更难操作。

日本的教师流动之所以能够实现,建立在日本地域小,教师收入和福利有保障,社会地位高的基础上。我们想要落实好教师流动,各地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让流动在老师的眼里变得“有魅力”。

五、其他四个问题

我不觉得教师流动本质上是要解决学区房问题,我倒觉得这一举措,从本质上是我们“重构教育”的一部分。

我不觉得一些大牛校到外地开个分校,当地的教育水平就能提高上去,这种做法的后果究竟是拉高了平均值还是加深了不平衡,现在还没有定论。

俞敏洪所说的缅甸没有一所好学校,不知道有没有论据可以支撑。当效率和公平无法兼顾的时候,不同的时代就要选用不同的做法。

至于偏远地区教师收入高,我不知道是出自什么样的调研,我认识不少一线城市的老师,也见过不少偏远山区的老师,以我的管窥之间,偏远地区教师收入很低,远低于大城市的老师,还会被拖欠。

以上我的想法可能有失偏颇,可能过于主观,但正如我开头所言,“对事不对人”,这五个字不仅代表官员的工作性质,也代表我对于教师流动参考官员流动的看法。

对于教师流动,你怎么看?来评论区聊聊吧。

长按点赞,一键三连,鼓励我多多创作教育内容。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